当前位置:

优化职业教育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编辑:redcloud 2022-12-21 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决定性作用。教育、科技、人才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了人才强、科技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教育在三者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育成,都需要通过教育提供直接的支撑,离开了教育发展,科技和人才便成了无本之木。以教育为切入处理三者关系,核心在于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按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发挥教育在传播科技知识、自主培养各类基础性人才方面的条件性作用,深化发挥教育在生产和创造科技知识、集中培育各类高端人才方面的主体性作用,拓展发挥教育在应用和创新科技知识、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方面的发展性作用。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湖南省旗帜鲜明提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快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时任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调研后指出,要传承“楚怡”职教历史、弘扬“楚怡”职教传统,用心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020年,湖南实施“楚怡”职教精神传承行动计划,大力弘扬和传承“楚怡”职业教育精神。湖南要抢占职业教育先机,推动职业教育优质发展,为党和国家育好人、为“三高四新”培养人、为乡村振新留住人。
        第一,加大制度创新,上下联动、政校互动、校企主动,让职业教育热起来、把职业教育地位挺起来。职业教育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紧密,特别是就业,办好职业教育,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与职业学校共同解决为市场提供人才需求的问题,开辟职业学校真正办学为就业的新路子。
        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关注职业教育、花时间投入职业教育、花精力研究职业教育。一是党政领导带头破除根深蒂固的“重普轻职”的观念,在媒体面前,党政领导不仅仅为高考、中考加油,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技能、就业、活动等加油助威。二是党政领导主动协调学校、教育与各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助力职业教育跟上社会发展。三是党政领导带领学校、各行政部门外出考察,向先进取经,学习职教成功经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与学校之间多互动,积极主动把职业教育发展的担子挑起来。一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学校发展,为校企合作做表率、打头阵。二是政府各部门共同出台激励政策,当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红娘,搭建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平台,提供培养相应专业人才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鼓励各行业进来为职业教育发展助力。三是学校主动对接企业需要,企业主动衔接学校需求,增强信息互通,实现学校企业双向赋能,为本地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作贡献。四是利用各部门在一些行业的优势,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电工行业、商务部门的电子商务行业、文化旅游的导游行业等,为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活动参与机会、学生实习机会、教师培训机会等。
        第二,教育部门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破除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瓶颈,让书记校长腰杆硬起来、让老师干事劲头鼓起来。
        教育部门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让普职两种教育平分秋色。充分做到普职融通,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特点,增设或融入职业教育知识,让大国工匠、技能大师走进普通教育(至少保证走进职业学校,让学生增强职业教育信心),起到宣传职业教育的作用,真正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摒弃另眼相看职业教育的观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教育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保证并优化职业教育师资。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是师资,不能沿用基础教育操作模式,通过加大政策供给,给予学校自主激励措施权限,彻底解决师资招聘时不热的问题,吸引更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走进学校,让职业教育者有质量。中职学校应按照《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2号)相关要求配齐配足教职员工,教职员工总数不少于学校各类专业学生人数除以相关专业生员比的数值之和。各类专业生员比分别是:农工医卫类为11∶1,商贸财经类为14.5∶1,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为7∶1。但在披露的《2020年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看到,按《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测算,湖南中职专任教师应配备32401人,实配备32384人,实际师生比为1:19.5,湖南中职专任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20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高中生师比为12.90,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为19.16(高中在校生2494.45万人,普通高中共有专任教师193.32万人,在校生1628.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4.95万人)。根据《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的要求,高中12.5,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已经与标准很接近,中等职业学校与标准相差太远。按照《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湘编办〔2009〕21号)文件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生师比:体育、艺术类专业为11:1,医药卫生类专业为13:1,工科类专业为16:1,其他专业类为18:1。在披露的《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师生比仅为21.78。以上表明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还远没有达到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生师比应该要超过普通教育,目前情况却刚好相反,可见湖南职业教育的师资达标任重而道远。
        教育部门主导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质量。教育部门主导职业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旅游、交通、商务等部门共同推进整合当地职业教育资源,提质扩容、撤并整合、调整布局等措施,去除当地各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同质化竞争,提升办学质量,保证每一笔经费,当地不重复、效果最大化。教育部门向薄弱的职业教育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学校在办学条件达标升优。对于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来说,教育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条件,工位对学习质量影响巨大。《2020年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2019年,湖南中等职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全国排名到数第5和第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13.26元和1065.87元,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5754.10元。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13992元(《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同时还存在各地严重失调,比如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为3.03万元(《2020年长沙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而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为4472.05元(《2020年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湖南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也才8686.12元(《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要充分发挥省级财政的统筹协调能力,做到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提质培优,扶持落后地区、学校做到弥补短板瓶颈,保证全省职业教育全面进步。
        第三,学校科学精准专业布局,产教融合提升人才质量,实施三教改革行动,让校企对接效果好起来,让学校内涵发展火起来。通过学校内涵建设,改善育人环境、优化实训环境、改观科研环境,扭转教学中理论多于实践的局面,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科学精准专业布局,学校应积极主动与政府、企业等共同调研就业需要,保障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需要,围绕湖南省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增强专业适应性,与湖南省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开设富有地域需要,特色明显的专业。彻底解决汤伏南、胡奇伟在《湖南教育》(职业教育,下同)2022年19期中发表的《益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主要问题研究》中提到益阳市各中职学校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的问题。《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留在当地就业人数84070,只占总就业人数的58.32%,就业率只有77.65%,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还大有潜力可挖。
       产教融合,学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学校出台校企合作政策,激励校企合作。二是设立专项经费推动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据《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披露学校对接产业园区累计建设职教城5个,说明产教融合度还不够高。通过产教融合,订单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等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形成校企人才共育利益共同体,共同培育行业企业所需人才。
       学校应积极开展三教改革行动,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一是通过招聘、培养、引进改善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养与技能。以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一门课教学。二是与企业共同,建立教师到企业兼职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制定职业教育教材标准,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四是建设开发教材信息化资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五是运用信息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六是改革考试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是以上六条改革都要以学校重视投入为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就读职业教育的人数占了尽一半人口,优化职业教育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可见,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民盟邵阳市委员会  魏小兵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