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天空阴霾,风雨欲来,屋内半锅沸腾的矿泉水中咕噜噜煮着鲜嫩薄透的猪肉片,让这捉摸不定的五月天瞬间有了一种过年的安定与热闹。
文利新突然来了兴致,拿出手机给大家看一条视频。视频里风景如画,绿水环绕,两名美女游客在拍照,“再过去一点,看这里看这里,啊——”整个人被鳄鱼秒吞。
“啊——”看视频的众人几乎同时惊呼出来。
面对大家震惊的表情,文利新气定神闲地说道:“你们这些小年轻今后出游要提高警惕,原生态有原生态的残忍。”只是,这位教育众人“原生态残忍”的老师,却一直把对生态的敬畏放在人生信条的重要位置。
揭开锅盖,肉香四溢,锅内的汤汁却依然澄澈,肉片嫩白剔透如芙蓉,文利新给大家一人盛了一碗肉汤,说是压压惊。这道菜就是被各中高档酒店极力热捧的新锐湘菜“清水——芙蓉”,菜名取自诗人李白的佳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菜的发明者就是文利新。
写在纸条上的梦想
如果要在湖南“养猪达人”里评出一名“跨界达人”,文利新应该算是一位。
现在的文利新有多重身份,湖南省政协常委、民盟湖南省委常委、湖南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博导,另外还有一个身份——湖南烟村生态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果时间往回倒推29年,18岁出头的文利新,从湖南益阳的农村走入大学象牙塔,一切都是那样新奇与美妙,那时的他虽不能预知二十多年后的自己,却也在班主任发下来的纸条上工工整整地写下“科学家+企业家”的字样——这是29年前他悉心封存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实业报国,科技兴邦’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梦’。”
作为读着爱迪生、居里夫人、陈景润等科学家故事长大的一代人,文利新对科学家的梦想有着天然的向往,而国家的富强又亟须能担大梁的企业家。
在文利新看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梦想是可以兼顾的,“诺贝尔和比尔·盖茨就是很好的榜样。”
从提出“动物生殖应激”学说和“动物生殖应激综合征”等新疾病的发现及命名,到“动物亚健康调控理论”和“保健养猪技术”的发明,已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文利新,一直谦虚地称自己目前还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实现科学家的梦想仍任重道远。
文利新认为应用型学科要“顶天立地”,既要学习和研究最前沿、最尖端的理论知识,更要接地气,切实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也是他企业家梦想的最终诉求。
从20世纪末创办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保健养猪技术推广到全国,到成为现在的湖南烟村生态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研发低胆固醇猪肉,文利新始终坚持“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造福老百姓,需要一个过渡的桥梁,创办企业就是架设知识金桥,其动力也是源于老百姓的需求。”
从“生态养猪”到“保健养人”
“养猪为过年,养猪为种田”,这是中国古老的生态农业法则。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种养严重脱节,导致传统生态农业循环被割断,有机肥难以推广,化肥农药大量使用,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猪粪本身是很好的肥料,现在为什么变成污染源了?因为在我们养殖的过程中,打破了养殖的生态链,以前猪粪是要还田的,现在是没还田,有些还不了田。”文利新认为首先要在猪的饲料里严格控制污染环境的有机砷和高铜等成分,其次就是加强对猪粪的循环利用,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兼顾生态效益,这就是他提出的“3R”生态养殖模式(3R:reduce减少排放、reuse重复利用、recycling循环利用)。
结合环洞庭湖生态圈建设,他在大通湖建立生态养殖基地,与当地许多菜农已经形成合作关系,一车猪粪20元钱,一家万头猪场仅猪粪的收入一年就入账20万元。
“猪与中国人的幸福不可分,什么是家,房子下面有猪就是家。”所以多年来文利新一直研究猪的健康问题,着力打造低胆固醇餐桌。他研制的烟村低胆固醇猪肉是“湘菜进京”配送食材之一。
不过最近他思量更多的是“保健养人”的问题,文利新提出,要实现健康中国,关键是打造健康营养生活方式,共筑“健康金桥”,防控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肺癌”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病”。民盟湖南省委将“健康金桥”公益讲座列为社会服务重点项目,文利新作为主讲专家,活动时间将持续到2017年年底,预计免费举办培训班200多期。
中央电视台网上调查,中国82%成年人从来不运动。文利新自己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根据手机计步器的设定,他每天走满8000步。
“看你20年后的样子”
在湖南农大动物医学院的办公室里,挂着文利新和学生们的合影,虽然身旁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是他脸上的温润笑容却始终如一,岁月的更替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沧桑的痕迹。
文利新把28年前老师让他们写下梦想的做法沿袭了下来,问新生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20年后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他看来,有梦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他曾给小学生做过这样的演讲:小象被铁链锁住,一直挣脱不了,努力几次就放弃了;等到小象长成大象,因为失去了挣脱的想法,小铁链也能把大象锁住。
文利新常用这个故事告诫学生,对梦想的坚持比树立梦想更加重要,他非常推崇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主张的“10000小时法则”,“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付出,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在文利新青年时代的日记本里,除了摘抄有汪国真和席慕蓉的优美诗篇外,还有对城市起源和货币理论的推演灵感。文利新说,在写出这些推演想法之前,还尚未接触那些理论。
也许“科学家+企业家”的梦想,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就从文利新发现——几乎所有的城镇边上都有一条河流开始。
转载自:文史博览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