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一中英语高级教师、英语教研组长、盟员刘晓兰从教29年,她以默默的献身精神,执着奉献于教育;她以深刻的人文意识,精忠于教师职业;她以充满艺术性的创造力,致力于教学工作。
奉献须得以身心
刘晓兰老师在这29年的教学生涯中送出了10届高三毕业班,培养了很多的优秀学子,且不说那些考入清华、北大等一些名牌大学的学子现正活跃在高端的政治、经济、科学领域,为社会发展进步奉献着无穷的能量,就是她培养的众多普通人才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当她所教的一届届已走出校门的学生偶尔团聚时,必要请来他们的刘老师,无不说是刘老师当年教给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影响了他们,是刘老师当年以身垂范的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是的,刘晓兰的奉献精神有口皆碑。她为自己的工作确定了“四心”的基本准则,即“自己工作尽心;让家长放心;让搭档的任课老师充满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安心。”她几十年都为这“四心”奋斗着。刘晓兰多次创下吉首一中文科高考上线人数的新高,英语单科高分记录、高分人数记录,每一届的统考、会考百分之百合格率,这些骄人的成绩绝不是轻易能够取得的。她两次立二等功,三次立三等功,若干次获嘉奖,若干次被评为学校、市级、州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这一个个荣誉无不浸透了刘晓兰全部奉献的心血。
刘晓兰和同事交谈时,谈得最多的是教学,她时时关心学生,她最了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也最愿意讲给她听,所以,班级、学生的信息来源她最多、最广。她是学生的贴心人。
当班主任,她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必然先做到。她到校最早,离校最晚,班级事情,事无巨细,她必要亲自管理,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她都不会轻易放过,工作细,是刘晓兰最大的特点。
教学也是一样,任何一个知识点她都要竭尽全力地落实,就是这种细心,使她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
她在家庭中,疏忽了很多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父母生病,她不能像别人那样在床前尽孝;家里日常事务,她不能像别的女人那样处处照顾周到;女儿学习她也不能像别人那样全心全意悉心指导。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刘晓兰的事业心很强,所以,学校每有为难都必要她担当。本来连续送了几届毕业班,该停下来休息一下,不当班主任,减轻一点负担。可是学生及家长要求她担任班主任,学校领导也想她当班主任,把一个家长、学校都寄很大希望的班级交给她最为放心,本来身心疲惫的刘晓兰只好又全力以赴的上马。她没有推脱的习惯,她向来总把工作、事业放在首位。
做班主任工作,搞教学工作,刘晓兰对自己的要求绝不是“过得去”,看似文弱的刘晓兰娇小的身躯有着无穷的能量。做任何工作她都要求“最好”,她不是表面上与人争强好胜的人,她是以“凡事必须认真做,必须尽力做,必须做到最好”作为习惯。无论是做班主任工作,还是做教学工作,抑或是做教研教改工作,刘晓兰都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当班主任,她总是琢磨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怎样才能让学生最认可、最欢迎、最贴心。刘晓兰有善于与人交流的天赋,她温柔的性格,微笑的表情,温和的态度,深受学生喜爱,于是她就有了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先天条件,又加之她有一颗了解每个学生心灵的愿望,她就必然时常在学生中和他们交谈,与他们交流。不仅如此,她还认真学习心理学,阅读各类关于当代青少年解读的书籍,让她消除了与学生的代沟。
教学工作,她更是肯下力气,同样的知识,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法就有不同的效果,她总是认为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她不因常年教高三,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教材已经烂熟于心,就免去认真备课的环节,反倒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她都要认真思考用什么样的教法最合适。特别在当前,教育面临深度改革的时候,她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认真思考教法,思考如何从传统的教法中真正跳出来,用一套全新的以“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教法,而且带领英语全组同仁进行教研教改。她主持的《牛津高中英语与语言技能的研究》州级课题正在结题过程中。
真情无价金不换
要问刘晓兰几十年教学、几十年班主任工作为何总是做得那么好,她自己总是嫣然一笑,说她没做好,也没有秘诀。其实,真正了解刘晓兰的人就会发现,无论做班主任工作还是做教学工作,刘晓兰总是用真情投入。
在当班主任过程中,她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当学生贴心人”之上,要当学生贴心人,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下很大的力气,花很多时间,费很多功夫。首先必须“爱生如子”,只有爱,而且爱得深、爱得真才能换取学生的信任。刘晓兰当班主任对自己有几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平等对待学生,任何学生在她手下没有特殊身份,无论出身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第二条是没有好生差生之分,都是学生。正因为有这两点,在刘晓兰班上就读的学生没有人狂傲,也没有人自卑。教学生做人是刘晓兰做教师的第一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善的人格;树立学生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感恩意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些在刘晓兰的几十年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着。
刘晓兰做学生工作有独到的方法,她总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总是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心底里懂得刘老师对他的良苦用心。而做到这些全都是因为她用真情与学生相处,真心爱学生。她总是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她总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学生的想法,从而采用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施教。她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理解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最佳钥匙。她常常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让全班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熟悉,让每个学生结成朋友。
刘晓兰给学生付出真情的地方体现在她悉心关爱学生上,真诚地与学生交谈,完全的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温暖。此外,她还做了很多具体的事,一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全身心地给以辅导,不惜花自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业真正提高;二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施以救助,一方面用自己的钱给一些临时有困难的学生解燃眉之急,也有时资助个别特困生,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渠道,为困难学生寻找资助来源,上级分派的指标,她一定要用到最该用的人头上,又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给特别困难的学生找更多的资助门路。历届学生中有不少人享受了这种待遇,特别对刘老师感恩不尽。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了,还念念不忘刘老师,每到节假日必要向她慰问,或登门、或电话、短信。
刘晓兰永远都是与学生走得最近的老师,其原因就是她付出的是无价的、金不换的真情。
刘晓兰如一盆兰花,在教育事业上飘逸着幽幽的兰香。(朱安松)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