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怡,男,苗族,大学本科,学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1年6月28日生,湖南省麻阳县岩门区上街村人。张志怡1946年参加工作,原任吉首民族师范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湘西州政协副主席。2008年1月20日病逝,享年88岁。
张志怡自幼志存高远,聪慧好学。1931年至1937年先后在麻阳岩门小学、凤凰模范小学就读;1938年1月至1940年12月,先后就读于沅陵朝阳中学、沅陵辰郡联立中学和省立常德中学师范科。毕业后,在麻阳岩门小学从事教学工作。1942年10月至1946年5月,就读于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46年5月大学毕业后,到省立长沙民众教育馆任生计部兼实验室主任。1947年2月至1950年7月,先后在湖南省立茶洞师范、省立第九师范、辰溪楚屏中学担任教学、教导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张志怡欢天喜地、热情饱满地积极投入到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中。1950年8月至1953年7月,在永顺民族师范学校任教并担任教导主任;1953年8月至1969年1月,在吉首民族师范学校任教并先后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
文化大革命,张志怡受到政治风波的冲击,于1969年2月至1973年8月期间,回原籍麻阳县岩门公社建设二队从事生产劳动,并担任文化教员。1973年8月重返吉首民族师范学校担任教员,1979年2月,重新担任副校长。1983年退居二线任教学顾问,直至退休。
张志怡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突出民族师范办学特点、培养合格的民族人才,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为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他爱好广泛,学识渊博,敏于思索,勤于钻研,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直到老年,他仍热情不衰,壮心不已,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为教育科学研究、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而不懈努力。他是中国墨子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湖南省心理学会理事,湘西州心理学会首任会长。他中、英双语精通,著译两功俱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尤以《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创造性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影响重大,享盛誉于海内外。
张志怡是一位学者型的教学管理者,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表现出一位内行专家非凡的管理才能和领导艺术。而面对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他淡泊名利,豁达开朗,主动让贤,毅然退居二线当顾问,并在1983年9月1日《团结报》头版头条以《在新的起跑线上》为题发表自己的心声,表达了一位风范高尚的长者身体力行支持改革的高境界、高风尚。在教学顾问的岗位上,他关心学校发展,恪守育人本分,为教育教学出谋划策,为各届新任班子“扶上马,送一程”。即使是在他退休以后甚至是倒卧病榻不能起身的日子,他仍心挂学校,情系师生,常用书信、电话询问学校情况,常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凡有幸与张老共过事的同仁或承蒙张老教育培养的弟子,无不感到这位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老领导、老师长的厚道与仁爱,诚挚与友善。
张志怡生在湘西,热爱湘西,是湘西乃至省内知名的社会贤达和中共的知心朋友。1955年至1957年,任湘西州政协委员;1958年6月至1966年,任湘西州政协常委和湖南省政协委员;1957年12月至1966年,担任湘西州人大代表。1979年4月至1987年12月,续任湘西州政协常委,并历任省政协第二至六届委员;1981年至1983年,任湘西州人大代表;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担任第六届州政协副主席。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而不懈努力。1979年,在湖南省政协四届三次全会上,他提交的建议“开辟大庸张家界为旅游区”的第352号提案,受到了省政府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早倡导者,在张家界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记载,为湘西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经坎坷终无悔,八旬耕耘写忠诚。张志怡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事业,劳苦功高。为此,他曾多次荣获“湘西自治州政协先进个人”、“湘西自治州优秀教师”、“湘西自治州先进科技工作者”等殊誉,受到省、州人民政府的表彰。(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供稿)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