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正元:妙手仁心 淡泊名利

编辑:redcloud 2014-01-02 00:00:00

 

    “态度谦和医技高,忘餐废寝苦操劳,神州千里黎民访,济世悬壶夺锦袍。” 8月13日上午,正在忙碌的张正元教授收到了患者原岳阳市一中老校长孟树国发来的感谢短信,像这样的感谢张正元教授的短信已经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在他的网上问诊网页里也不断地有人刷新写给他的感谢信。

    张正元,主任医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岳阳市中医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第二届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导师之一,岳阳市第四届唯一中医优秀专家,岳阳市中医内科首席专家……他行医30多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他最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与此同时,张教授对各种肿瘤以及头痛、风湿、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咳嗽、哮喘、颈椎病、腰椎病、失眠、荨麻疹、乳腺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深得患者赞誉。研制的院内制剂“胃愈胶囊”、“回春胶囊”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力,张教授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大量的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经验,他在国内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在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养生保健大全》一书担任副主编,承担了省市科研课题两项,个人事迹多次被《岳阳日报》、岳阳电视台、《中国中医药报》、《全国政协杂志报》争相报道。

 

刻苦钻研 师出名家

    张正元1955年出生,祖籍是湖北荆沙市。他的祖父是一位中医。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逃难,举家从湖北沙市迁到了湖南华容县。从小父母就希望张正元以后能够从医继承祖业,有着医生血脉的他对学医也十分热爱,他崇拜扁鹊,认为当医生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且还能一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1977年,风华正茂的张正元分到了岳阳市中医院开始他的行医生涯。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白天在医院就诊,晚上带着白天实践所积累的问题回家后查找书籍资料,反复琢磨,几十年如一日,家里、病房、看书三点一线生活,让张正元成为同事中有名的“书虫”,他每天背着一袋子书上班,空闲下来,他就拿出来看。他的勤奋让当时岳阳市中医院的业务院长付儒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付儒雄老中医将张正元纳为自己的门生,几年的时间,张正元得到了付儒雄的真传,为了研究四大经典著作,张正元啃完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四本《古代汉语》,掌握了古汉语言这枚通往知识的钥匙。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参加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考试。1987年至1990年读研期间,张正元又师从欧阳琦和颜文明两位全国有名的中医药大师,三年扎实的研究生学习让张正元打牢了医学知识的根基,回到岗位的他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张正元师承名家,使自己有个更高的学习平台和工作起点,然而今天他所取得的一切还在于自己的刻苦修行。张正元常自嘲自己是大器晚成,每天仍在不断学习,每年他都要到外面去学习、交流,接收国际、国内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妙手仁心  有口皆碑

    张正元教授主攻的课题是中医消化内科运用。研究生毕业后,90年代初,他的内科消化系统治疗技术在岳阳市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后来随着肿瘤和癌症等疑难杂症病人的增多,张正元教授开始研究肿瘤和癌症的治疗,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治疗方法,并编写了《实用肿瘤治疗学》。许多在鬼门关徘徊的患者因为结识了张教授而再次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2003年,家住岳阳市康王乡的农民易大爷被检查出患有结肠癌,在岳阳市一家大医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台上,医生打开他的腹腔一看,已经大面积扩散,只能将刀口缝合。走投无路的易大爷这时候知道了张教授。于是子女抬着他到中医院找张教授救命。当时易大爷的身体状况极差,被抬着进了门诊室,张正元教授基于易大爷的身体极弱,采用了先调理再治疗的方法。60岁的易大爷经过张教授的悉心治疗,半年以后,不吃不喝的他已经能够进食,开始不能走路的他都能够捷步快行了,并且体力也恢复得很好,有事进城还能背几十斤重的米袋子。治疗完成后,张正元教授对易大爷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跟访,发现易大爷的身体恢复得十分令人满意。

    张正元教授不仅有令人称赞的精湛医疗技术而且有有口皆碑的医德。每次专家门诊,张教授的门诊室前就门庭若市,医术高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对患者的态度十分和蔼,让患者很贴心。为了减轻专家教授门诊的劳动强度,医院规定每天每个专家只接诊20名患者。但张教授几乎每次都要把前来就诊的患者看完,每次他要看完40位患者。张教授说:“人家来一趟也不容易”。不讲人情,不搞特殊。凡是来张正元教授这里看病的病人无论是穷困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他都一视同仁,按号排队,认真看病。

    家住岳阳市巴陵大桥附近的付炎秀今年57岁了。2008年,她在市内一家大医院被检查出卵巢癌晚期。手术之后,半年不见好转,整天卧床不起,频繁的化疗让她半年都不能吃,不能动。后来听邻居推荐,付炎秀找到张正元教授。经过治疗,2010年,付炎秀情况开始好转,由开始不能走路,到能拄拐杖,再到独立行走,对付炎秀而言,自己的转变是始料未及的,自己算是遇上了神医,捡回了一条命。付炎秀是大桥社区的贫困户,丈夫是个孤儿,腿部残疾,自己眼睛也不行,两人唯一的儿子却又一事无成,年过三十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有成家,三人就是靠着政府和街道发的低保金过日子。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境,付炎秀的重病让这个家雪上加霜。在得知付炎秀的家境后,张正元教授很是怜悯。他在配药时总根据她的困难情况给她配备最廉价却效果最好的药,这让付炎秀感激不已。

    30多年,张正元医治的胃肠病患者数以十万计。收到病人的感激数不胜数,有送锦旗的,有送鸡蛋等土特产的,还有发短信致谢的。他历任岳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康复科主任、医务科科长、业务副院长,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对病人而言,他是平易近人的好医生,对同事而言,他是学习勉励的好楷模。

    肾脏内科主任李国栋是个不轻易服人的医生,面对我们的采访他评价张正元教授是个德高望重、无可挑剔的医生,作为领导他没有领导架子,作为医学工作者,他技术一流,这让他十分佩服。

 

淡薄名利   学无止尽

    腊梅香自苦寒来,张正元教授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决不是偶然,他背后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读、无数次的辛酸苦涩才绘制了他今天在众人面前的光彩形象。很难想象他每天工作达16小时以上,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为医之本,为病人服务是自己的使命,作为执行者他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2011年春节,一位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心衰和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正在吃年饭的张正元接到通知后来不及向年迈的父母解释,径直赶往医院,直到第二天早上病人病情稳定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妻子望着双眼布满血丝的丈夫心疼地抱怨:“你过节都没有安宁的时间,太累了。”,他笑着说:“我是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牺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去抢救一条生命,值得!”

    正是由于张正元强烈的职业精神,使得他才有今天的成绩,然而面对众多的名誉荣耀,张正元没有浮躁和高傲。对他自己而言,他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农村郎中,每年找他医治的农村病人就达80%。那些名誉是对自己医疗技术的一个肯定,并不是他的一种资本,医学研究的道路是不可止尽的,张正元教授说自己的技术在岳阳、湖南就算小有名气,但在全国、全世界,自己就很渺小了。

    这些年,张正元教授一直关注人类病理的变化。在他看来,近30多年来,人们患流行性传染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随着废水、废渣和废气对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加剧,所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疑难杂症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在就医结构中,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病人数量也在递增,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政策的改革,农民由之前的病不起变为了病有所医,因此,来大医院看病的农民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变化,病理结构的改变,张正元教授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他会继续奔跑在医疗战线的最前沿。(祝仁乐 方洁)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