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三个建筑工接受同一询问时出现三种回答。问:你在做什么工作。第一个答:“在做泥水匠。”第二个答:“在修房子。”第三个答:“在搞房屋设计实验。”十年后,第一个人仍是建筑工,第二个人成了建筑商,第三个人成了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这虽是个案,但确实是“认识高低决定志向高低,志向高低决定事业走向”的佐证。
吉首市一中黄德双老师之所以成为全州的优秀教师,以在教育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学生崇敬、社会认可、同事称道的好老师,就是因为他把教育工作作为神圣的事业去做,且看他28年教学生涯走过的轨迹吧:26年任班主任,19年任教研组长,3次立功,18次获先进工作者或政府嘉奖,送走14届高三毕业班,培养出10余名清华北大生,一名州高考状元,两次被评为州优秀教师,年年评为教育优秀工作者和工作积极分子。
当然,荣誉和头衔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价值,一旦这些荣誉和头衔已经让人从内心认可,不能不说它代表了这个人的真正价值。
以教为乐
教育是一项神圣事业,需要献身精神;教育是一门扩展艺术,需要创新精神。教育工作确实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是在经济至上的现实,教育工作的实际价值已大大贬值,
可是黄德双老师从教二十八年,不计较得失,无怨无悔,因为他以教为乐。
二十八年前,大学毕业时,母校有意留黄德双执教或从事管理工作,他却明确表达了去中学执教的意愿。在龙山里耶中学、龙山高级中学直至现在的吉首一中,他一直把教学工作作为一门艺术去从事,他专心致志地备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满怀热情地辅导每一个学生,改好每一个作业本,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纠错,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创立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外语,一门特别典型的语言学科,常常是女士占优,外表颇豪放豁达的黄老师,起先最不让同行看好,甚至学生反感,但他用实际行动,用骄人成绩让所有同事认可、钦佩,让所有学生敬重、爱戴。在十分辛苦的工作中,他总是保持着快乐的心态,他觉得书写每一个单词,朗读每一个英语句子都是一种享受,都饱含快乐。一个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进步,都让他高兴很久,他很佩服“疯狂英语”的李阳,他借鉴李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也带上一点疯狂。他极力把自己对英语的喜爱和学英语的快乐转化为学生对英语的喜爱和学英语的快乐。确实,他做到了,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对英语都有极大兴趣。先对英语反感的学生,也渐渐喜欢上英语,二十八年,一直如此。
黄老师以教为乐的美德源自于他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他的“口头禅”是“变了牛就不能误人春”。其实“不误人春”仅仅是低标准,他却把这个标准提得很高很高。他说,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算尽心,只有尽了心才不会“误人春”。他还说:“干事业,不能说喜不喜欢,你一旦从事了那项事业,你只能喜欢,与其不愉快地干着必干的事,不如快乐去干那件事。”
爱生如子
黄德双老师对学生,真可谓是爱生如子,他与学生的关系,在年轻时,是师生加兄弟姊妹的关系,到年长时是师生加父子的关系。学生喜欢黄老师的真诚、质朴和率性。喜欢他毫无师道尊严的作风,他并不严辞厉色地责斥学生,纵然学生犯错,他也总是慈祥而温和地与之娓娓交谈,他不说大道理,但就是他那真诚质朴的态度让学生心悦诚服,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对待贫困学生他拿出自己微薄工资的一部分资助,这让很多个濒临辍学的学生完成学业,进入大学,改变了人生。他家常有学生吃饭,那是缺少口粮的学生无法过生活,来他家解决餐饮困难,也有偶有难处临时解难,或者是生病的学生。他自己资助过很多学生,一直到后来,有社会善款或外援资助时,他把善款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他还时常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给一些贫困学生联系资助人。
黄德双老师的爱生如子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耐心地教育,诲人不倦,真诚的待人和尽职尽责地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表现了父亲风范。二是在生活起居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格外亲切,并以经济资助很多学生,有多少学生接受过他的接济资助,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当某些毕业的学生谈及时,他才记起。
永远本色
黄德双老师的朴素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朴素不是仅表现在服饰上俭朴,生活上简单,更主要表现在他为人的本色上,他没有丝毫矫揉做作,时时处处表现出他的地道本色,对是非评判,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同一眼光看待,决不趋炎附势,也决不见风使舵,做事规规矩矩,不投机取巧。他不文饰是非,是自己的失误,决不把责任推给别人,是自己的成绩也一定不忘别人的帮衬,他作为团队一员,处处为大局着想。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处处为集体着想,处处为他人着想,从不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
知情人都记得,他被挑选进入吉首市一中时,当时校长见了他之后心中不悦,对人说:“黄德双像个农民,教得好外语?”但鉴定表上骄人的成绩又使她不得不认可。黄老师外表上保持着农民的本色,教最洋气的学课,确实有些反差,但他一上讲台,一接触英语,你立刻觉得站在你面前的是另外一个人。他就是这样拙外慧中的人。
黄老师在他的团队内,无论男女老少,都称他为“黄兄”,叫多了,他也自然地应着。一声“黄兄”,代表了他与所有人的和睦与和谐,也代表团队所有的人对他的信任和敬重。(朱安松)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