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盟员游宇明的《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编辑:redcloud 2012-03-07 00:00:00

打捞那些沉没的钙质

——浅谈盟员游宇明的《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月版)是著名散文家、杂文家游宇明的历史随笔集,该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人民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了新书的出版消息,《中国经济时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杂文选刊》、《杂文月刊》、《书屋》、《杂文报》、《湘声报》、《联谊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发表了书评,凤凰网将其选为2012年第710大好书之一。和我手头上多部描写民国文人、学者的著作相比,游宇明端出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传记,而是民国文人、学者团队写真。在他细腻的笔触下,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张伯苓、辜鸿铭、胡适、鲁迅、朱自清、梅贻琦、林语堂、钱锺书等一干大师级民国文化精英,从岁月深处昂然而来,其音容笑貌、独特个性,跃然眼前。

民国文人、学者是一个集合概念,将这么多大师组成一个“方阵”,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选取他们的一个或几个侧面,来统揽于“文人风骨”之下。说到民国学人的凛凛风骨,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马寅初了。历经三个时代的马寅初是一粒名副其实的“铜豌豆”,哪怕是50年代末因《人口论》屡遭批斗,他依然“决不向专以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终其一生,铁骨铮铮、正气浩然!

事实上心系苍生社稷、坚守学术良知、秉持公道正义、淡泊功名利禄……是那一代文人、学者的共同品质。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一个群体的民国文人、学者湮没于意识形态的烟云迷雾之中。

掸去岁月的烟尘,还民国文人学者的本来面目,成为近年民国研究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关注研究民国文人、学者的人中,游宇明并非专家,但他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他身处大学30年,有和民国学者形似的生存环境,很容易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考量出两个时代的学者生存环境、学术品质等方面的差异,为他的“立意”提供灵感;二是他是一个笔耕不辍、成效卓著的作家,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很容易和民国文人产生遥远的“共鸣”,也能轻而易举发现他们的亮点。这一优势为他的《不为繁华易素心》“别具一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胡适是民国学人的精神领袖,也是游宇明心中的文人学者楷模。这部著作涉及胡适的文章有《胡适先生的另类利息》、《胡适的感恩》、《胡适的豁达》、《胡适为何会“保皇”》等多篇。游宇明没有从大处着墨来突出胡适的学术成就、思想建树乃至政治立场,而是通过多个侧面来展示其公道正派、宽容豁达、虚怀若谷、奖掖后学等高尚品质,将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胡适呈献于读者眼前。另外涉及蔡元培、梅贻琦、陈寅恪的篇章文字也相对多些。不夸张地说,百年以降,大学校长如过江之鲫,能“踵武”蔡、梅二位先贤者迄今阙如;陈寅恪先生则堪为百年来教授的典范,学问之宏深、治学之严谨、操守之坚贞、心志之淡定,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最生动的注脚,令后辈学人高山仰止!游宇明的高明处不仅仅对大师级民国学人礼赞有加,同时也让那些名气稍逊一筹的民国学人闪亮登场。拒绝做“猪仔议员的邵瑞彭,拒绝跟风批吴晗的徐中舒,坚守心灵原则的报人胡石庵,代老师挨斗的刘节、敢于“抗上”的赵俪生等等,在游宇明的娓娓叙述中,鲜活如生、扑面而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古、察今、照未来。当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我们这个时代愈行愈远之际,打捞起那段沉没的历史,擦亮那座沾满灰尘的文化丰碑,“立此存照”,以启后人,游宇明功莫大矣。(周彪)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