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摩崖:武陵“爬山虎”彭元武

编辑:redcloud 2017-04-07 00:00:00
      虎
  
  我属虎,身边属虎的人也多,但抛开生肖,我们之中真能和“虎”字扯上一些郑重关联的,倒很稀罕。
  汉字之有趣,往往在一字多义,乃至两义抵牾。以虎字为例,既有威武壮实的劲道,望之生畏;又有憨态可掬之气息,欲与亲近。“彪”字亦然。两种质地合于一身,便长成一虎虎生风的汉子。
  我的画家朋友彭元武就是一位标准的、不唬人的“虎先生”。
  元武生于1986年,如今正好三十而立。用流行语讲,他的机警之中颇有些“呆萌”,你若不惊动他,仿佛时光走慢,面部板结,难以察觉其情绪波动;你若赞扬他,则多半会显出几分羞怯,并谦逊回敬;你若以笑话逗他,骤然如云破天开,喜不自胜;然一旦正色危坐,谈书论画,又生出凛凛霸气,好似直挂云帆,长风破浪。
  总的来说,元武是眼睛小,心胸大,实诚得动人,忠厚得可爱,这样圆而不滑的人,甚易交游。
  元武原籍常德津市,此地倚武陵山脉,卧澧水之畔,尤其是一处“傍津设市”的名埠,北上荆楚,东去洞庭,都极为便利,故明代以来渐成湘北门户。然而对于家境贫寒的元武,吃苦才是生命的底色。尽管早在5岁便爱上了涂鸦,他却只能在自家的谷仓与土墙上修炼“童子功”。中小学时期一些微不足道的奖励与赞许支撑着他对绘画的挚爱。
  不过对于同个地方的居民,利权虽不公平,地缘总算是相对公平的。至于走出去是刘邦还是樊哙,那就看各自造化了。
  元武自18岁离家求学于吉首,用功数年而未能留校任教,寓居湘西;后负笈追师于京城,投知名画家杨国平门下,渐窥奥室。然奇山异水之湘西,米虽不贵,居之不易。考研、求职、成家、买房、育儿,样样辛苦,种种劳神。于是他一路感念援手,也免不了一路得罪过客。
  学乖与装傻,很多时候是一回事,无法免俗。征服画笔之前,总得征服生活,一个不能很好改造自我处境的艺术家未必能够很好地改造艺术世界。可元武克服了重重困难,却迟迟未能征服英语。不奇怪,在中国,一名国画家很可能因为外语成绩太差而受学历与职位上的煎熬,甚至断送前程。
  好在这些年元武的画技飞进,作品多有斩获,又有贤妻从旁提点,总算以异乡人的身份立足于湘西,从此放眼全国。他感叹处境的改善,常因贵人相助,我以为然,但更应该归结于他身上那股虎气———
  遇事振作,志在必得,逢人熨帖,忍得吃亏。
  
  山
  
  元武说他特别喜欢湘西的山,画起来痛快淋漓,我认为这不是情感上的偶然。
  武陵山脉到津市已是尾声,而平原地区的人们对山又总带着想象与向往,这有助于创作激情的养成。
  自小长在山中,反不易识得真面目。从山区出去的游客,多半不会再去爬山,若轻易地被一些圣山的名头蛊惑,乡亲会笑话这是“土包子看岩包子”。把钱花在沙滩与游轮上才是正经。因此,湘西本土作山水的优秀画家不多,总是有原因的。
  元武不能酒,这是他不像湘西人的地方。他常说身子湿气重,我笑他:终日与水墨为伍,湿气能不重乎?而湿气重的人聚在一起,就成了江湖。
  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道法究竟各有不同。跑江湖的人多不受待见,是因为山不转,水不转,就他自己在那转,转心眼,转脑门。可这不成,山水自在,容不得人耍花样,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仁山智水,绝非奸猾之人能学。陆俨少先生说学画山水要有大器晚成的信念,所以,元武打拼的起点虽不高,但具备天赋与毅力,兼学书法与诗词,品性又好,未来诚可期。
  “宁学古人,不学今人;宁似古人,不似今人。”元武常常念叨的这几句信条或许有厚古薄今的泥古倾向,但在异常浮躁的当代书画界,也不失为一股清流。元武最为追慕的古人当属宋代的郭熙与范宽,元代的王蒙与黄公望,他们基本可以代表两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的确,“取法乎上”太重要了,元武的笔墨相当传统沉着,从《溪从千岩万壑来》等佳作来看,路径盘桓,山石顾盼,溪涧纵横,云烟锁断,其构图取势,虚实藏露,都已颇得古人胸襟,证明他擅于经营前朝先贤所总结的透视法则与空间样式。而其皴法、设色亦谨严而灵活,基本能服务于不同对象,不违“师造化”的理念。具体到湘西山水,《苗乡瑞雪》《吕洞积素》等系列作品展露出元武探索如何体现地理特征的努力,尤其是对南方山地的润湿感,我认为元武的呈现可谓精到。
  当然,作为元武取法的两大系统,宋画与元画本不同。元朝的本位并不在主体民族,文人地位直落,国家亦不再设画院,大时代从根本上决定了个体的创作环境。因此,元画相对于宋画,整体上更注重性灵与意趣的表达。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元武的作品比喻为瓷器,那么可见其部分作品略带“火气”,即出窑后仍保留了“宋元交战”的艺术史痕迹,这是他问道之路上必不可少的犹豫或恍惚。
  
  爬
  
  其实,我说的“山”有多重意思。
  在现实层面,湘西是片“居山四望阻”的土地,能缚眼界。换言之,挡风挡雨,无灾无害,但可能温柔乡即英雄冢。
  很多时候,地理决定心理。
  吉首这一座小山城,那一身筋骨与骄傲,适于保护某种人生,至少,可以保护现在的他。但他终将要出去,哪怕是爬出去,他不会满足于做盆景。
  在艺术层面,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繁星闪耀的传统重如五指山,能困灵魂。换言之,你讲这个传统之重,恰是因为你被他压过,久久不得翻身。
  更重要的是,一旦对传统心存膜拜,行动上必然呈匍匐前进,每一步都是爬,想跑欲飞,皆不能也。
  但爬的好处是,不容易摔跤,不论快慢,总是进步。
  且看五代北宋的院体画家,他们多作些全景山水,堂堂大山,朗朗大水,上天下地,亦烟亦霞,千岩万壑,绵延不尽。关于有限尺幅之间的无穷表现,窃以为到元代全真派的道士黄公望处已至巅峰。今人如何突围,画眼如何开新,湘西如何入画,武陵如何传神,都是元武未来的关口,毕竟学习传统就是为了创新。
  传统中自有法门,例如在构图取势方面,马远、夏圭的“边角山水”应该得到温故。就湘西而言,山谷连绵,植被丰茂,这些用全景展现是毫无问题的,画家们大可充分享用现代红利,例如科技的精深,资讯的厚实,去僻乡采风,去追随航拍,横看成岭侧成峰,总有超越古人的收获。然而,那些与民俗、节气相关联的屋宇、田野、树木,以及当地人对山的独特依恋,却是非常难以描绘的。掌握“湘西味道”的表现窍门,也就得以打开其他真山真水的门径。我相信以元武的智慧,他是可以举一反三,别开生面的。 
  近日,元武举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型画展,笨拙如我惟以陋文相赠,此中良言并不多,权当做忠言:
  当你爬到很高的位置,顶天立地,虎啸山林了,众生一定显得渺小,这个时候你依然要重视他们,尽管他们与你距离甚远,不是因为孱弱,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别的山脉。我想,这是中国山水画给一切从艺者最善意的提醒。

 

 

彭元武简介
  
  彭元武,1986年出生于湖南津市,2007年毕业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4年至今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国平山水画高研班,同年被杨国平教授收为入室弟子。2015年破格回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任教。
  2011年,山水画《溪从千岩万壑来》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黄公望全国山水画展”并被收藏。
  2012年,山水画《武当福地天生就》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展并被收藏。
  2011年、2012年两次获湘西州文艺突出贡献奖。
  2013年,山水画《积素南山》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展并被收藏。
  2013年,山水画《那知石上喧,却益山中静》入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徐悲鸿奖全国中国画展”。
  2014年,山水画《月夜山中静》入选中国画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并被收藏。
  2014年,山水画《雨过苗乡织祥云》获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荷乡情”全国中国画展铜奖并被收藏。
  2014年,获湘西州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
  2015年,山水画《苗乡瑞雪》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西部大地情全国油画,中国画展”并被收藏。
2015年,山水画《苗岭养素》入选中国画学会“明德,和融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并被收藏。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