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傅小松 李颖:刘慧龙诗词赏析

编辑:redcloud 2017-09-07 00:00:00

 

 

 1 蝶恋花剑客

谁洗青山流碧练。魏晋风骚,绕指琴书展。收拾尘埃临画卷。广陵散后清江面。

拈剑生风悬剑胆。霜月吴钩,留影朝星汉。谁主苍穹闻帝叹。蓬莱我化逍遥燕。

                   2016
1218日于简园

赏析:

霜月吴钩。拈剑生风。这样风骨峥嵘的意象,在慧龙的词境中并不常出现。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一位腼腆内秀的青年才俊,一位轻抚古琴的飘逸隐士,一位低调内敛的风流雅客。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慧龙词画一体,浑然天成。更难能可贵的是,其词其画皆如其人,慧龙本身超凡脱尘的气质,早已与他的词、画融为一体。读慧龙的词,仿佛在读他的人。观慧龙的画,仿佛走进他澄澈的双眸。在嘈杂的人群中,你一眼可以看见那张由于过于干净的而显得神情淡漠萧索的脸。仿佛泊在世外,这个纯净的躯体没有包裹任何心机,因此,在他面前也无需任何戒备。正因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对慧龙来说,写词也好,画画也好,弹琴也好,都不是一种痛苦的宣泄,而是一种自觉的对生命穷根究底的体验。他不同于大多数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一途来找到自己的精神出口,来解脱世俗社会带来的精神困局,来完成对生命的自我救赎。慧龙不同。他不需要救赎和被救赎——“谁洗青山流碧练,慧龙淡泊简居,他本身就是这青山,他本身就是这碧练。这碧水青山亿万年长居于此,既自然宏丽,又风骨卓然,何须救赎?魏晋风骚,绕指琴书展,公子如玉,也许,慧龙最缺的是人间烟火气,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内蕴的士大夫情怀。

谁主苍穹闻帝叹,此刻,慧龙独立苍穹,俯仰古今,如同刘克庄评辛弃疾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此生何寄?他的胸次涤荡着的不再是小我的情怀,而是化作了对时空的诘问,外似旷达,内蕴悲悯,站在青山之巅,他最先接收到了那穿透尘世的光。




2
 蝶恋花花不语


庭院花深深几许。春日和香,不作繁华主。云破月来花不语。芙蓉国里芙蓉雨。

 
锦瑟华年留不住。为怕伤情,不攒眉千度。彩笔新题成今古,十年磨剑清秋路。

                         2016
1116日于正觉堂


赏析:

庭院深深、云破月来、锦瑟华年、攒眉千度、彩笔新题、十年磨剑……无一字陌生,无一句没有出处,却又让人在旧语境中读出新的韵味来。这正是慧龙的高蹈之处。

这是一首意向比较陈旧却又翻出新意的小令。云破月来花不语,好一个花不语,较之前人的花弄影,少了一层摇曳,少了一层情趣,却多了一层相思,多了一层寂寥。彩笔新题成古今,这里较前人的彩笔新题断肠句,少了一份怅惘,少了一份幽暗,又多了一份豁达,多了一份浩荡。写的是弱雨柔花,却又不流于小清新。这似是写花,又不全的花;这似是写爱情,又不全是爱情;这似是写岁月,也不全是岁月。

可以确定,慧龙是另有深意的。这是一首关于生命与禅意的篇章,不语的,不仅仅是花,更是慧龙为人处世的写照。熟悉慧龙的人都知道,他缄默寡言,在人群中往往显得格格不入。坐在一大堆人中,无论周边如何酬答应和,他常常是目不斜视,周遭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就像孙悟空扔下一个假的身形,真身早已变幻往别处去了,慧龙亦是如此,他常常是空有一副空空的躯壳坐在人群中,人却早已入定,禅心似海。虽然他目下无尘,但当他与你说话的时候,又磊落沉静,总是直视对方的眼睛,从不躲闪。这等胸襟、这种识见,在如今喧嚣嘈杂的氛围里,实在是不多见。慧龙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他的心间塞得满满的并非俗尘杂务,而是山林啸聚,是清涧长流。

与慧龙枯坐,喝一壶苦茶,不着一言,而能尽得人生真味。看他端坐在几前,慢慢地把水注入壶中,那清凌凌的水声,恰如他凛冽的生平。也许,这不语之境,正是他最有魅力的部分。


3
、秋蕊香洞庭醉

  
云破江红残照。碧影连波含笑。潇湘雨霁烟波渺。落日一湖红了。

  
凭阑人散青山小。祥云绕。渐宽衣带谁知晓。夏月庭花尚好。

                                2016
89日于南湖


赏析:

     
醉的不是词人,却是湖山。

     
湖山如何醉了?一抹绯红的云霞,染醉潇湘浩渺。这不禁让我想起张惠言的句子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那么,醉的又岂止只是湖山,分明还是词人。我们在尘世的喧嚣中穷尽一生,可有片刻的闲暇观照自己的内心?可有静默的时刻倾听万物的奥秘?

《人间词话》开篇即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此首《 秋蕊香 •洞庭醉》,由景入境,由境入情,写的是云霞碧波,是夏花庭院,更是词人那击筑而歌、凭阑酹酒的疏放情怀。

云破江红残照,碧影连波含笑。潇湘雨晴烟波渺,落霞一湖红了,词人笔下的淼淼烟波,已经完全拟人化,乃真景物,真感情衣带渐宽的词人,神游故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关于境界,王国维认为:空有格调无韵乏情,皆不足以言境界。由是观之,慧龙此词,以其真情流露,情景相生,确是有境界的佳作。此词最后一句尤为可喜:夏花庭院尚好”——也许,我们经历了风霜雨雪,经历了人生困顿,但是那又如何,也许一觉醒来,睡眼惺忪,我们仍然是那个在中学课堂上做梦的孩子,老师的粉笔还停留在黑板上,窗外的夏天仍在,庭院里夏花尚好。

在时光的步履里,慧龙是最后一位旅行者,他一身禅意,无喜无忧,微醺地站在我们此生都未能抵达的站台上,再次目送自己离开。



4
、采桑子雨后

   
潇湘夜雨珠帘卷,晓梦啼莺。千里苔生。闲展双眉听雀鸣。

画堂日日花追蝶,风也轻轻。叶也青青。一寸柔肠一寸情。

                            2016
725日于南湖

赏析:

     
潇湘夜雨,滴滴答答地落在初夏的画堂前,它惊醒了堂前莺燕鸣蝉,也惊醒了词人的晓梦。雨停了,空留残梦,余味隽永。

     
词人梦见了什么,已无从揣测,但从整首词轻快明媚的节奏来看,词人应该是做了一个云淡风轻的梦,一个闲适淡泊的梦,一个深情婉转的梦,一个柔肠百结的梦。

是什么洗净了众生的俗尘?是那从世外坠落的夜雨,是词人一颗超然物外的心。这些雨滴都是词人宠爱的孩子,他一一收集雨水,待雨后,煮一壶茶水,与叮当作响的瓦楞共话潇湘,把盏言欢。

    
慧龙的另一首《蝶恋花雨后》观察、描摹客观事物,这一首《雨后》虽也不乏状写眼前之景,却更多词人闲适、淡雅心境的流露。风也轻轻。叶也青青,一寸柔肠一寸情,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首词是否有些强说愁的意味呢?也许并不是这样。这是因为,词中作者感情的流露是那样自然、真实,如少年心事,是赤子情怀。王国维曾提出客观诗人

编辑:redcloud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