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湖南民盟早期报人群体的主要活动和贡献

编辑:redcloud 2016-07-14 00:00:00

(湖南民盟早期报人群体课题组,负责人和执笔人傅小松)

 

       摘要:湖南民盟的创始人和早期骨干盟员主要由新闻工作者、报人、作家组成,形成了湖南民盟早期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报人群体。其主要活动和贡献主要是如下四个方面:一、宣传抗日救国,成为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二、宣传民主自由,揭露鞭挞国民党当局的独裁和腐败;三、团结进步人士,宣传民盟主张,推动湖南民盟组建和发展;四、宣传民盟主张和中共政策,迎接湖南和平解放。
      关键词:湖南民盟、早期报人群体、活动、贡献
      和中国民主同盟一样,湖南民盟是由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湖南民盟的创始人和早期盟员基本上都是新闻工作者、报人、作家。这些先贤,形成了湖南民盟早期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报人群体。湖南民盟早期报人群体,发端于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后来,正是这个报人群体,以办报为依托,团结进步人士,宣传民主思想,创建了湖南民盟组织。本文试就其主要活动和贡献简要予以论述。
      一、宣传抗日救国,成为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在北平和全国展开。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相继失陷后,作为抗战战略后方基地的湖南成了抗战救亡运动的重心。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长沙分会等文化团体纷纷建立,成为团结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统一战线组织。由共产党人、进步爱国人士创办的《前进》、《民族呼声》、《火线下》、《大众报》、《抗战日报》、《抗战文化》、《中苏》半月刊等,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成立临时大学。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纷纷随文化教育机关内迁或因其他原因来到长沙,在长沙掀起了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高潮。湖南民盟先贤萧敏颂、杨荣国、谭丕谟、严怪愚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成为中流砥柱。他们创办、主编和参与的《前进》周刊、《观察日报》、《力报》等成为抗战时期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报刊,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1、萧敏颂创办《前进》周刊
      萧敏颂(1914—1957),湖南湘潭人。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湖南民盟的主要创始人、曾任民盟湖南省委首任主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教育厅厅长。
萧敏颂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部长、华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1937年抗战前夕,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长沙,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与吕振阳、剪伯赞等发起成立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担任干事等职。1938年9月他创办了《前进》杂志,担任主编。他在《前进》上发表了《抗战后国际形势》、《关于九国公约》等文章,引起广泛注意。他还任《中苏半月刊》编辑,编译了大量介绍苏联的文章。此外还为《观察日报》、《新湖南》等进步刊物撰稿。湖南沦陷后,萧敏颂前往广西,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负责编辑《民宪》月刊,翻译《哲学对话》,积极开展抗战救亡和民主进步宣传活动。
      2、杨荣国创办《民族呼声》旬刊
杨荣国(1907—1978),湖南长沙人。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湖南民盟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
      杨荣国于1931年加入救国会组织,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他在长沙担任了“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理事,并创办《民族呼声》旬刊,任总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参与《湘流》、《今日评论》、《前进》等进步报刊编辑工作。1938年1月,他与谭丕模、张天翼等主办《观察日报》。同年5月,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后改称中共湖南省委)正式宣布该报为省工委的机关报。长沙“文夕大火”后,《观察日报》随同中共湖南省委转移至邵阳。抗战时期,《观察日报》利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电台,接收大量来自全国尤其是延安的抗战消息发表,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战热情。1939年4月17日,国民党借口登记手续不合,强迫《观察日报》停刊。湖南沦陷后,杨荣国前往广西,继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3、谭丕模创办《湘流》三日刊
      谭丕模(1899—1958),湖南祁阳人。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湖南民盟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民盟湖南省第一届支部副主委、湖南省文联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谭丕模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3月18日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负伤倒在血泊中,夜晚才从死尸堆里爬出。1927年春,他又因积极参加反日寇、反军阀的斗争被捕人狱,后经战友多方营救,两个多月后方获释。1930年任北平《新晨报》编辑及其副刊主编。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同年在北平与曹靖华、齐燕铭等组织北平文艺家协会,任理事,团结进步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7月,谭丕模与李仲融、李锐、苏镜、唐荣前、廖申之等,在岳麓山爱晚亭秘密组建了湖南最早的救亡团体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30多人。他们创办《湘流》三日刊,开辟 “救亡通讯”、“救亡言论”、“文艺小说”等专栏,宣传抗日救亡,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批评当局“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要求当局释放救国会“七君子”。他先后发表了《日本反战运动的洪流》、《抗战文化与建国文化》、《展开保卫大湖南的斗争》、《文化的反攻》、《从贪污谈到抗战》、《战时湖南的教育工作》等文章,并编写了《抗日文化动员》的小册子,引起较大反响。1944年,谭丕模前往桂林师范学院任教授、系主任。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与盟员穆木天教授编辑出版了进步文艺杂志《收获》、《只有战斗》。1949年4月,谭丕模回到湖南,积极参与湖南民盟支部的筹建。
      4、严怪愚创办《力报》
      严怪愚(1911—1984),湖南邵东人。1949年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副社长兼编委会主任等职。
      严怪愚是民国时期与邹韬奋、范长江、冯英子等齐名的著名记者。1935年,他湖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即开始了新闻记者生涯,先后创办和编辑过《力报》、《正中日报》、《中国晨报》、《东南日报》、《实践晚报》、《工商晚报》、《大众报》等。1936年9月,他与康德、冯英子在长沙创办《力报》,任副刊主编兼采访部主任。1938年“文夕大火” 后,长沙《力报》迁邵阳。1940年5月,邵阳《力报》被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言论荒谬,内部复杂”为由查封。1943年6月,他与冯英子、朱德龄、李宗理等合作,在沅陵创办《力报》。《力报》是一份立足湖南、全面宣传抗日的进步报纸,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中共高层和社会进步人士的肯定。周恩来曾评价《力报》:“确实是一张不简单的报纸,是一张坚决抗日的报纸”。
      1938年春,严怪愚与范长江、徐铸成、谢冰莹等一批青年记者奔赴徐州台儿庄抗日前线,写出了《凭吊台儿庄》、《陇海东线》、《我们新的长城——黄河防线》等十几万字的战地通讯,大大鼓舞了前方士气和全国军民的斗志。1938年6月,严怪愚冒着“倾共”嫌疑和报纸被查封的危险,在《力报》上刊登了毛泽东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1939年3月,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脱离国民党中央投日,蒋介石下令封锁消息。4月7日,严怪愚在《力报》发表《图作小朝廷之大傀儡,汪逆实行降敌卖国》,在全国第一个果敢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丑闻,震惊海内外。由此,严怪愚赢得“新闻勇士”的美誉。
      抗战时期湖南民盟先贤中,以办报宣传抗日救亡的还有魏猛克、刘乐扬等。
      魏猛克(1911—1984),湖南长沙人。曾任湖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代主委、省文化局局长。
      魏猛克1933年在上海自办《大众艺术》画报,加入左联,在宣传部工作。1935年春入东京明治大学研究美术,曾任东京中国左联支部书记,创办和主编《杂文》刊物。1937年7月回国后任北平作协理事,编辑《北平新报》文艺副刊。日军占领北平后,他辗转天津、济南到长沙,担任了“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理事,与张天翼、翦伯赞等合办了《大众报》,任社长,并担任《观察日报》编辑,参加抗日救亡文艺工作。
      刘乐扬(1914—1995),湖南酃县(现炎陵县)人。又名张兆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湖南最早的盟员之一。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党派处处长、湖南省文教委员会委员、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员等职务。
      抗战期间,刘乐扬先后任《人间》、《展望》、《更生》旬刊主编,并担任《前锋报》、《晨报》、《全民日报》记者。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撰写了题为《和平奋斗救中国》的社论,批判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12月16日的《全民日报》和《三楚报》发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震怒,罚令《全民日报》停刊三天。
      二、宣传民主自由,揭露鞭挞国民党当局的独裁和腐败
      20世纪上半叶,国民党实施专制统治,国家内忧外患。湖南民盟先贤目击时艰,毅然走出书斋,挺身而出,创办进步报刊,以笔为武器,为国家和平统一、人民民主自由摇旗呐喊,即使身陷囹圄、报刊查封也在所不惜。其中的突出代表是杜迈之、康德、严怪愚等。
      1、杜迈之创办《自由论坛》、《民主周刊》
      杜迈之(1917—1984),湖南民盟的创始人之一。湖南桃源人。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湖南省委秘书长、副主委,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
      杜迈之1939年到1943年就读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其时接触了许多进步教授,接受了民主、科学思想。他先后参与创办、编辑《自由论坛》、《民主周刊》两个抗战时期宣传民主宪政有影响的刊物,撰写了大量有分量的文章,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主思想家。
      《自由论坛》创刊于1943年2月,创刊时,杜迈之即是其中的骨干之一,他与周维迅主持社论及编务,社长兼发行人为郭相卿。《自由论坛》声称追求的目标是“为民主运动尽言责”。 杜迈之与吴晗、潘光旦等成为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他的文章冲破国民党人对宪政民主运动的话语垄断,注重探讨宪政民主的学理基础,澄清人们在宪政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回应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现代极权主义的挑战等世界宪政史上的新问题,重视构建宪政民主的社会基础,关注言论自由的宪法保障。如他在《自由论坛》第1卷第4期(1943年5月15日)发表的《中层阶级与民主》一文,分析了中层阶级在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强调中层阶级支撑着宪政民主的稳定性。文章认为,人类幸福的最大量,是在中层阶级。不趋于极端的中庸性是一切道德和快乐的源泉。中层阶级也就是小布尔乔亚,“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之维持,有赖于一个稳固的中层阶级之存在,它是以形成社会上有力的重心,可以作为劳资间紧张关系下的有力缓冲,它的式微或消灭都足以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一观点,至今尚有现实意义。
      《民主周刊》是中国民主同盟第一个地方组织——民盟昆明支部(后改为民盟云南支部)的机关刊物,1944年12月9日创刊。1945年7月,杜迈之任《民主周刊》主编。《民主周刊》以宣传民盟政治纲领、阐述民盟对时局的态度,宣扬民主思想,推进民主运动为宗旨,是抗战期间大后方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民主刊物之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支持,同时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威胁和刁难。1947年,《民主周刊》被迫停刊。杜迈之回湖南后,1949年任长沙《国民日报》副主编、《民主报》主笔。他撰写《自自与自由主义》一书,1949年初由中华书局印行。
      2、康德创办《晚晚报》
      康德(1902—1967),湖南衡山(现衡东县)人。曾任民盟湖南省委常委、民盟长沙市委会(原市分部)主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长沙新闻从业者互助会理事长、长沙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文化局局长、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董事长等职。
      康德是民国著名报人。他先后编辑过《湖南民报》、《市民日报》、《晚晚报》、《力报》、《中国晨报》、《大众报》等。1931年,他与熊伯鹏、朱德龄、田慧如、雷锡龄等创办《晚晚报》。他任副社长。《晚晚报》主张抗日,对国民党的弊政,抨击最力,曾5次被罚停刊。1934年12月,因揭发省银行库存现金大量外运和其它政治黑幕,该报被省政府主席何键查封、罚款,并勒令永久停刊。编辑部被改组,康德被迫逃往南京。1936年被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勒令其永久停刊。1947年2月复刊,蓝肇祺为社长,康德为副社长兼总主笔,戴德嵩为总经理。《晚晚报》复刊后,更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大力呼吁民主、和平,反对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备战。1949年1月16日,揭露中央银行湖南分行偷运黄金出境一事,标题是:“运去三万两黄金,失掉三千万人心”。1月20日关于省议会消息的标题是:“中央政府不要湖南人,湖南人也不要中央了”。
      1950年7月,《晚晚报》改名《大众报》,成为全省性农民报纸。
      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民盟先贤中,敢于揭露时局黑暗、鞭挞国民党弊政、呼吁民主自由的还有严怪愚、萧敏颂等。
      1948年7月21日,严怪愚在长沙创办《实践晚报》,任主编,同年11月30日被封,仅出了129期。《实践晚报》宣传时事,抨击时政,在第三版辟《大家诉》专栏,以社会各界底层人士的名义,写出专文,连续刊载17期,在底层百姓中引起强烈反响。《实践晚报》时间虽短,影响颇大,以致南京政府下令封报,并且要“彻查该报负责人有无匪嫌”。
      1945年抗战胜利后,萧敏颂从广西赴香港,担任民盟南方总支部执行委员。期间,他写了《论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一文,印成单行本在港发行。1946年春,萧敏颂由香港回到湖南,与傅白芦等同志创办《人民世纪》周刊,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抨击国民政府的弊政和腐败,报道、支持各地群众要求和平民主的斗争。不久又应《新潮日报》社长黄定戎之邀,兼任该报主笔,每周写社论两篇,宣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三、团结进步人士,宣传民盟主张,推动湖南民盟组建和发展
      1948年1月5日至19日 。 民中国民主同盟在香港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三中全会紧急声明》、《三中全会政治报告》、《三中全会宣言》、和《今后的组织工作计划》等重要文件和决议案,郑重声明否认南京国民党政府宣布本盟为非法团体的无理措施,宣布恢复盟的领导机构,建立临时总部。这次会议还决定,在湘、赣两省建立民盟组织。10月初,民盟香港临时总部中常委暨各处联席会议决定“湖南建盟工作的步骤:拟先设立联络机构,发展盟员,至相当时期再成立筹备机构”。
      在湖南民盟省级组织的筹建过程中,湖南民盟先贤以办报为依托,广泛联系新闻文化界进步人士,壮大力量,为湖南民盟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中作出较大贡献的,除了前面已经述及的萧敏颂外,还有张梓敬、蓝肇祺等。
      张梓敬(1923—1984),湖南民盟创始人之一。湖南宁乡人。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农学院外语考教研室讲师等职。
      1947年底,张梓敬去香港联系民盟总部。适逢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48年6月,张梓敬回湘后,在他爱人张宝智和岳母的资助之下,在长沙创办了《新时代》周刊。同年11月份,刊物被查封。《新时代》周刊共发行了23期,刊物发行到湖南省的52个县份,对外发行到了桂林、贵阳、南昌和武汉,发行总额最高达到了3000多份,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张梓敬以办刊为载体和掩护,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新闻、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包括萧敏颂、余志宏、刘禄铨、曾楚樵等,这些人大多成为湖南民盟的创始人和早期骨干。可以说,《新时代》周刊为湖南民盟省级组织的创建起到了催生作用。
      蓝肇祺(1905—1998),长沙民盟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蓝英鸿,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长沙市工商联副主委等职。
      1948年5月,蓝肇祺在香港经刘乐扬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6月回到湖南后,适逢《晚晚报》复刊,蓝肇祺任社长。他按照民盟总部“联系进步人士,办好《晚晚报》”的指示,先后吸收《晚晚报》社的戴德嵩、康德以及与《晚晚报》联系密切的进步人士叶克强、陶重周等为盟员。这几位后来都成为湖南民盟的早期骨干,为湖南民盟省级组织和长沙民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1948年7月下旬,民盟长沙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由杜迈之任主任委员,曾楚樵任秘书。1950年6月25日,民盟长沙市分部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康德担任主委,1949年1月10日,民盟湖南省支部筹委会(简称“湘支筹委会”)秘密成立。由萧敏颂任主委,刘禄铨负责秘书工作,余志宏负责宣传工作,张梓敬负责组织工作。“湘支筹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湖南民盟省级组织正式建立。
      四、宣传民盟主张和中共政策,迎接湖南和平解放
      1949年6月,随着湖南和平解放的临近,民盟湘支筹委会决定充分利用湖南民盟报人群体的优势,创办自己的机关报,加强形势宣传,迎接湖南和平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基于继承民盟总部的传统,决定以《民主报》作为报名,旋即开始筹备工作。1949年8月7日,就在长沙和平解放后的第三天,湖南民盟机关报《民主报》正式创刊。《民主报》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骨干,有杨伯峻、杜迈之、欧阳敏讷、蓝肇祺等。杨伯峻担任社长,李幻如任总编辑,杜迈之任总主笔,欧阳敏讷任主笔,刘文炳任总经理(后改为蓝肇祺任总经理,叶克强任经理)。
      杨伯峻(1909-1992),著名语言学家,湖南民盟的创始人之一。湖南长沙人。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湖南省支部筹委会委员、支部执委会委员、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沙和平解放后,曾任湖南省政协秘书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后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

      欧阳敏讷(1913—1990),湖南安仁县人。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民国时期的著名报人,翦伯赞称赞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先后参与创办、编辑南京《扶轮日报》、长沙《力报》、桂林《力报》、兰州《和平日报》、长沙《国民日报》等,并被推举为湖南报业公会理事。
      《民主报》创刊号专门举办了《迎解特刊》,发表了题为《迎接光明,迎接战斗》社论。社论指出:
      作为湖南的省会,长沙的和平解放,乃是全省迅速完整解放的先声。同时,作为华中重镇和华南西南的枢纽,长沙的和平解放,不啻为待解放的地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程潜将军和陈明仁将军的道路,乃是国民党内一切爱国份子唯一的光荣的新生道路。在这一点上,长沙的和平解放具有极重大的政治意义。
      《民主报》共出版了482期,日发行量最高达4000多份。由于经费困难的原因,于1950年11月停刊。在一年多时间内,《民主报》大力、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注重文教、工商报道和国际国内时事宣传,得到了中共省委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湖南民盟报人群体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他们近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民盟精神,远绍“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他们以与党同心、风雨同舟的合作传统,救国救民、匡时济世的道义担当,追求正义、坚持真理的价值追求,以笔为武器,以报刊为依托,为民族独立、国家和平、人民幸福鼓与呼,书写了一部厚重的历史。也正是这支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创建了湖南民盟组织,在湖南民盟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主要参考资料:
1、民盟湖南省委员会:《湖南民盟50年》,长沙,内部资料,1999.
2、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史》,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3、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湖南省志》第三卷《党派群团志·民主党派及工商联》,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4、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风范长存·民盟广西前辈纪念文集》,南宁,内部资料,2011.
5、《风范长存·萧敏颂纪念集》,长沙,内部资料,1998.
6、《湖南民盟地下斗争简史》,长沙,内部资料,1998.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