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说是一次举旗定向、团结奋进、开创未来的盛会。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是一份全面阐述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求真务实的报告,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重要理论引领力、强大实践指导力的报告。十年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应变局、平风波、战疫情、抗洪水……每一项成就都来之不易,以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有力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等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二十大报告怎么看”“面对发展任务怎么办”和“新时代下民盟同志怎么干”等做一分析阐述。
一、领悟精神增动力,信仰指引前方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引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力量之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是精神状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宏伟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主题,举旗帜、强引领、聚合力,更好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方向奋力前进。
(一)牢牢把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过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二十大报告宣示了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强调了在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二)牢牢把握“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前行问题。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强调做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精神状态,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他还要求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肩负“两个全面”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始终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三)牢牢把握“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问题。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既立足当下,也将眼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报告系统回答了实现目标的相关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大判断、重大部署、重大决策,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指明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深刻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发展路径。
二、同心向党共奋进,殷殷嘱托千钧力
回首看,百年历程苦难辉煌;抬望眼,民族复兴前景光明。十年来,我们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奉献者。这是矢志不渝践初心的十年、是负重前行走前进的十年、是全面深化大改革的十年、是铿锵步伐迈复兴的十年,我们深感自豪、倍感振奋,将更加坚定奋斗前行,倾心倾力倾情,守业创业兴业,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坚定旗帜决定方向,一以贯之不忘初心。中国近些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高校教师和新时代党员干部,自当要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厚植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继续有力推进高校教育工作,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坚定初心指引方向,一以贯之凝聚力量。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更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更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通过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每一个党员的身体力行体现出来,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所证明。我们党的精神一直光芒万丈,这也成为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不断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做党和国家真正所需的忠诚儿女,要听党指挥、爱党爱国,与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同心同向,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好,担任好历史的使命,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进力量,紧跟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情阔步向前,走好建设现代化强国新的赶考之路。
(三)坚定奋斗铸就辉煌,一以贯之行稳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要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发展目标,拥抱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志愿服务重倾情奉献、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时刻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甘做孺子牛,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战略自信,增强信心斗志,牢固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顽强拼搏、攻坚克难。
三、踔厉奋发正当时,笃行不怠向未来
二十大镰刀锤头交相辉映、党心民心同频共振。从风雨无阻、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到日夜不息、挥汗如雨的建设工人,到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每个中国人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熔铸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途中。结合民盟实际,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有“对党忠诚”的自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年轻干部,要走好人生路,不断成长进步,其首要条件就是政治过硬,在政治方向上不能出现问题,在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原则、政治纪律上不能出现差错,始终把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特别是多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又对提高政治能力作了专门强调,要求年轻干部要注意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如何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我们每名同志,一定要把讲政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增强政治意识,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着力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特别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强化品德修养,有“志存高远”的追求。品德虽属于个人的事情,但其行为、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社会性的,好的品德能够带动和促进我们工作,相反品行不端、道德缺失将损害我们的事业,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加强品德修养,不论对我们做人还是做事方面,都不是小事情,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政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坚持从小事小节方面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完善自己。《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干部选任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德放在才的前面。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加强品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修炼个人品德。
三要强化使命担当,有“敢闯敢试”的气魄。时下,个别年轻干部仍持有“保守主义”“经验主义”,总觉得做事还是求“稳”的好,没必要总是整出些“新花样”,让大家“不适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念,当代的青年人思想应该更开放、觉悟更崇高、能力更强劲、意志也更坚定,办事有想法、有主见、有创新,而这也恰与时代呼应、与发展同频、与改革共鸣。所以,作为衡阳的党员干部,要找准定位,多给自己“充电”“补钙”,及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固化责任、固化理念,发挥好专业优势、创新优势,多为解决“疑难杂症”动脑筋、多为实现“群众满意”想办法,展现出青年干部特有的青春和活力。当然,发挥好青年人应有的作用,少不得向前辈、长辈们求教、学习,青年干部要能包容、理解他们的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经验与创新理念交相辉映、融会贯通,形成改革发展的无尽生命力。我们组织部门也要保护好青年干部的“闯劲”,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具体措施,不让干事者受委屈、不让改革者背包袱,真正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不担心。
四要强化实干作风,有“踏实奋斗”的精神。从当前衡阳市和民盟各项重点工作反馈和实地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单位、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事前拍脑袋决策,事中拍胸脯担保,出事后拍屁股走人,“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固化的思维模式在作祟,思想上没有及时换挡,行动上没有全面跟进。因此,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自己肩上的职责和使命,有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不断激发自身的工作斗志,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以一首民歌《幸福不会从天降》,叮嘱目标的实现需要辛勤劳动、不懈奋斗。发展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党员干部自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围绕“公转”强化“自转”,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我们发展事业推向新境界。
作者:欧阳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