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春海:一根绣花针传承民族文化

编辑:redcloud 2022-05-19 00:00:00

     张春海,男,1985年出生于吉首,民盟盟员,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挑花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湘西州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湘西州工艺美术协会吉首市分会理事长。

     走进209国道旁的吉首市岩板村,顺着一条水泥小路,拾级而上,穿过一丛丛砖瓦屋,藏在青瓦背后的一栋独具湘西民族风格的木房子横亘在半山坡上。夏初阳光正媚,院落里散种着各类盆栽,弥漫着各色花的气息,张春海老师的工作室就在这里,一个现如今鲜为人知的非遗工艺就隐藏在这里——挑花。工作室的两侧收藏着他从民间收集的挑花作品、或是他自己作品。挑花,亦称“挑纱”和“数纱”,201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从“山歌王子”到“挑花艺人”

    张春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从小深受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薰染,对民族文化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喜欢。在吉首民师读书时,在学校里就素有“山歌王子”的称号。2004年从吉首民师毕业后,喜欢唱山歌的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南闯北,走到那里把山歌传唱到那里。先后在凤凰三江、张家界等地进行民族文化表演,在湘西地区小有盛名。2008年后,他加入了北漂行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湘西民族歌声在更远的地方传播。来到北京之后,和多数在北京漂泊的人一样,面对城市的霓虹,徘徊在了维持生计的边缘。最初,他在北京市的各类餐厅和饭店唱山歌,受听的观众很少。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同乡推荐,他加入了常年驻在北京中华民族园的湘西土家族表演团队。北京中华民族园,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园地。在这里,他用他擅长的家乡唱腔演唱家乡的歌曲,吸引着八方来客。2011年,张春海回到湘西打算申报湘西苗歌非遗传承人,路过长沙时,他和友人一起走进湖南雨花非遗馆,观看了湘绣,茶具、汉服与旗袍等众多非遗展品。当他站在雨花非遗馆苗族挑花展厅时,发现自己民族有很多传统的很好的东西没有展示出来。由此,他毅然决定放弃申报苗歌非遗传承人,转行申报挑花传承人。

    张春海在说到从唱山歌转行挑花时,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来源于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是自己对挑花的喜爱;三是不希望我们自己民族的很多好的东西随着时间而消失。

    如今,张春海老师,从事挑花已有十余年,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被很多名家名馆收藏,如《福寿双全》被州博物馆收藏,《儿童服饰系列》被北京恭王府收藏,《状元及第》《鱼跃龙门》等被民间爱好者收藏。

从“乡野带徒”到“教室课堂”

    张春海老师说,在他小时候,就接触过挑花,他说:“奶奶应该是他学习挑花的入门老师,中学时代的他就对挑花极其痴迷,在其他男孩眼中,学习挑花就是姑娘家干的事儿,在我看来艺术不分性别。”同龄男孩也许正在捣鼓着收音机,骑着自行车,或是在夏天的河流里奔跑。而他则搬来一张小板凳,坐在奶奶身旁,静静地看着各色针线在织布上跳跃。每到寒暑假就跟着奶奶去拜访挑花“高手”,安静地看着他们一针一线绘制着嫁衣上的花带、头帕上的花样。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攒钱,一到周末就去“搜罗”藏品,喜欢去农村“赶场”。喜欢“赶场”的爱好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在“赶场”的时候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他最喜欢的是苗族过年开场,新年过后的第一场“赶场”,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苗家妇女身着苗族盛装,背着背蒌漫步于集市犹如置身于花海,在人群中发现自己喜爱的挑花藏品如获珍宝。如今,湘黔渝毗邻地区许多有价值的挑花藏品都被他收藏并放在了自己的工作室里。

    他说各色精美的挑花作品深深地吸引着他想用手指去触摸,去触摸她背后的故事,而细腻的针脚则是讲述着别样历史的珍贵文字,通过静心阅读挑花藏品背后的故事来激发他创作的灵感。在他看来,苗族挑花无论是从盘瓠图像的“万物有灵”到“蝴蝶妈妈”的始祖崇拜,从“佛手花”的驱鬼避邪再到“珍珠花”等的自然崇拜,苗族挑花都是对历史的特别记载。

     挑花十多年,张春海还坚持带徒弟不收取费用,从10多岁的小童到80岁的老人,他的徒弟跨越了各个年龄段,带出了300多徒弟,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方。带徒不收学费、平时收集挑花藏品都需要大量的开支,这样的付出曾让张春海一度拮据度日,挑花曾让他“越做越难,越做越穷,十几年了,没给家里送过一分钱”。他说“最难的时候我想过不做了,把所有收藏的东西都卖了,赚点小钱做个小生意,这样就不用负债了。”一听说他要卖东西,上门要买他作品的人络绎不绝,他却又拒绝了。这样的矛盾有时候让他看不到出路。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视,许多学校也开设了挑花课程。今年,他被湘西旅游学校聘请为专职教师,专门从事挑花教学。被聘请为挑花专职教师,他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一来文化传承走进校园,是许多文化人的梦想,也是铭记民族记忆的需要;二来挑花传承后继有人。虽然每周都有十多节课时,但看到课堂上有那么多的年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挑花,他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他坚信在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努力下,湘西州挑花的队伍肯定会越来越壮大。

 

从“匠者初心”到“文化传承”

    张春海老师说,苗族挑花工艺没有现成的花样,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苗家妇女的心里。常见的图案纹样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石榴花、阳球花、牡丹花、枫叶、蜜蜂采花、蝴蝶戏花等六十多种。一幅好的挑花,图案匀称,内外两面,花纹相同,无正反之别,于是也被称为“两面花”。挑花一般无底稿,只凭手艺人一手的好技艺,根据“花种”和元素自我创作,用线从中心向两边或四面展开,完成立体图案的构建。完成一幅作品,一般需要1个半月的时间,挑花它需要准确估算数布的经纬,这个过程也叫数纱,每一次下针都要计算好下一次落针的位置、纱的数量以及相应的格子数,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是绝对不行的。他反对批量生产和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手工艺带来的破坏。“要学会用不同的元素和技法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挑花图案就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2018年,张春海通过图案拆分重组的方法,研发出6套作品,这些作品都入选了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一次非遗走秀。其中一件挑花休闲男装吸引了许多专家的目光:黑色布匹打底,腰部飘带收身,后肩蓝色双狮对称,搭有橙色云纹,衣领上绣有白色图纹,精致古风,简单大气。这是张春海第一次尝试把挑花绣在缎面上,传统的挑花针法讲究上下,而休闲西服多为斜纹,这需要手艺人不仅对面料有很好的把控能力,还要做到起针落针了然于心。这样的自信,来源于张春海多年的匠心沉淀。在未来,他也希望自己的这些“招数”能够被市场所接纳。在许多人看来,张春海30多岁,能够在挑花方面取得如此多的成就 ,关键在于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匠人初心的那份坚守。

       2017年,张春海通过友人介绍加入湘西民盟。他加入民盟后,在民盟这个大家庭,他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挑花、知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带着他的徒弟,带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初心积极在乡村振兴驻点村、在校园、在机关开办挑花培训,几年来开办了100多场培训班。2021年他当选为湘西州政协委员,他提交的第一份政协提案就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当谈到民族文化传承时,张春海说到“年轻人必须要意识到,任何一种文化传承做好了就是保护,做不好就是破坏,对原有文化价值的破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非遗项目进农村、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技艺、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坚守,看着眼前这位脸上时刻洋溢着自信的男人,我们相信民族文化传承一定会在湘西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民盟湘西州委会   黄生旺)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