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灿明:莫应丰,我心中永远的文艺男神

编辑:redcloud 2022-03-28 00:00:00

1986年9月,我踏进高中的大门。爱好写作的我,组织办起《羞女山》文学社,筑起雄心勃勃的作家梦。后来在课外阅读中,知晓出自家乡获得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应丰,立即被我视为心中的偶像,追求的目标。虽然我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作家梦,只是在文艺的门边徘徊,但他的作品带给我的记忆与影响,却一直那样深刻隽永,闪耀在我人生的每一段每一处,激励着我在写作路上不自卑不抛弃不放弃,奋勇前行。

在莫应丰的笔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家乡环境的深情描写,对家乡人物的倾情刻画。不管是农舍炊烟、溪流野花、青松翠竹,还是通人性的家禽、温暖的茶子花,以及随处可见的莲花、荷花、桃花、秧苗、稻穗等富有生机情趣的自然物,在他的笔下都是那样活灵活现,让我倍觉新奇亲切,抚慰着我年青时孤独敏感的心灵,无数圈情感的涟漪在我懵懂朦胧的心湖里荡漾开来……更有那些生动贴切的方言俚语,那些挥之不去的乡情风味,尤其是通俗易懂、简洁有趣的方言绰号,如《难与人言的故事》中的喜妹泼辣漂亮,不给调戏她的男人一点台阶下,单身汉给她取号为“糖罐子”。再有那洋溢着泥土气息的民间俗语,多角度展示了桃江山民为人处世的情趣哲理和生活经验,形象展现了各色人物的风貌,读来莫不让人忍俊不禁,感同身受。

莫应丰善于冷静地描绘社会现实,既发人深思,又引人入胜。他怀着对故土家园的思念,致力于表现时代精神,执著于发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擅于通过琐碎的生活小事,讴歌着人物善良的禀性和淳朴的人际关系,发掘劳动人民身上最可贵的人情味。记得在小说《美神》中,作者描摹屈石生大雪天护牛的场景。大雪纷飞的清晨,面对节节青的烤火邀请,屈石生断然回绝,说人畜一般同,人要穿棉袄,牛也晓得怕冷。他晚上一直守在牛栏里,给牛编蓑衣的场景,就是劳动人民朴素到极致的真情流露,体现出丰富大爱的人性之美!

莫应丰曾说:作家对于时代,应该是一面镜子;作家对于读者,应该是一个良友;作家对于妖孽,应该是一把尖刀;作家对于明天,应该是一只雄鸡。这句话曾被我认真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纸上,以此作为激励和警醒。感谢作家笔下那些以无尽爱意和平等姿态来善待生养自己的自然万物的小说人物,让我深切体会和理解了人类最简单明了却又最深刻复杂的爱。因此,哪怕身处时代的喧嚣与浮躁中,只要走进他那温情脉脉的乡土小说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被那朴实生动的方言、质朴温馨的人情、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一种精神的快慰,勾起对故土家园对年少时代的无限思念之情。

现在想来,莫应丰能写出《将军吟》这样力透纸背的鸿篇巨著来,不是偶然的。作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史上发表的第一部正面描写“文革”中尖锐、复杂斗争,较早否定“文革”的长篇力作,三位将军在十年浩劫中的不同命运,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我年轻时涉世未深,看不出个所以然。中年后再捧读,内心竟不时掀起惊涛巨浪,久久无法平静,更懂得了珍惜生活。唯独可惜的是作家51岁就英年早逝,是文艺界一个巨大的损失,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万里风雷知劲草,半生经历酿奇篇”。我谨以此文,纪念他,以及他带给我的灿烂青春与美好回忆。

 

作者简介:李灿明,男,民盟益阳市赫山支部盟员、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

 

附: 莫应丰(1938—1989)当代著名作家。湖南益阳(今属桃江)人。1956年入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61年参军,在广州军区空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和剧本创作。 1970年从部队转业到湖南长沙市群众文艺工作室工作,任文学创作组组长。1978年调至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72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兵闯大山》《风》《将军吟》《美神》等长篇,系列小说《迷糊外传》及中短篇小说集《麂山之迷》等;其中《将军吟》是其代表作品,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4年后,他致力于探索“人性”的奥秘,主要作品有《桃源梦》、中短篇小说《山高林密处》、《驼背的竹乡》、《死河的奇迹》、《黑洞》、《重围》等。《将军吟》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1989年2月不幸英年早逝。曾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莫应丰的家乡大华村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应丰故居正在重建。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