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张家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民盟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支部义无反顾地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盟员恪守使命初心,主动担当抗疫关键岗位,筑牢科学防疫阵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核酸检测现场信息录入工作是专职抗疫医务工作者之外危险性最大的岗位,并且要求具有熟练和精确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支部主委黄云博士带头组建团队,主动认领了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任务。由于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人手高度紧张,盟员吴永江和胡斌等人不但自己参加上级安排的抗疫工作,还协调留守学校的部分学生共同参与核酸采样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统计工作。每次核酸检测前,黄云博士就提前到达检测点,穿好厚厚的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头套、脚套以及全密封的护目镜,负责信息录入工作。由于护目镜和口罩必须严密佩戴,再穿上防护服,工作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憋闷,透不过气来。但他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现场采集工作,毫不退缩。每次做完核酸检测数据现场采集工作之后,脱下防护服,取下口罩和防护镜,里面的衣服、头发已全部湿透,额头、嘴唇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脸上、鼻梁上被口罩压出的四五道伤痕未消。不少盟员眼见黄云主委劳累疲惫,关切地要求轮替他,他都表示:“还好,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支部主委黄云博士(左一)带队开展核酸采样数据采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6日,支部共有39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2名盟员请缨担任隔离社区的楼栋栋长,5名盟员担任网格信息采集工作。他们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令,全天候多角度地进行疫情数据和物资采购供应数据的信息摸排和核对工作。盟员袁子英老师除担任学校疫情防控联络员工作之外,还在所住的封闭小区承担了小区封闭执勤和核酸检测执勤的任务。
科学抗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本轮疫情来势汹汹,疫情暴发阶段,各级部门对本轮疫情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传播规律、潜伏周期不太了解,急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给出科学建议。对此,支部借助专业优势,全程参与了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分析等工作,全力支持了科学研判疫情、精准防控病毒传播。
他们在所在学校和街道的抗疫工作中,克服疫情暴发初期涉疫数据摸排不全、不准、不实、不规范等重重困难,反复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数据比对、数据清理、数据汇总和可视化等工作。无数个推倒重来和无数个夜以继日,终于换来了“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全员实时动态防控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人手不够的时候,支部委员胡斌把自家孩子武汉大学研究生胡骏共同参与核酸采样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统计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支部有2名盟员请缨担任隔离社区的楼栋栋长,6名盟员和家属担任网格信息采集工作,3名盟员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大数据工作组承担了数据采集和清理、数据筛查、挖掘、整合、分析与可视化工作,参与发布了7份核酸检测情况通报和11份“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封闭区管理日报通报。
爱心帮扶,一个都不能少
“老师,我被疾控中心通知封闭在学校双创工作室里,没有食物,也没有水……”7月31日,一个包括主委黄云、盟员吴永江、陈生萍、胡斌在内的教师爱心团队接龙担负起了给受困学生送水送饭的任务。物资紧张,盟员陈生萍拿出自家的牛奶送给学生,盟员胡斌把自家贮备的矿泉水搬给学生。盟员们还在紧张的抗疫工作之余,不忘每天多次地给学生打电话,帮学生缓解心理焦虑,指导和提醒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抗疫、加强学习。
据了解,支部盟员均按照学校要求和自身责任开展了联系师生排查疫情的相关工作。盟员吴永江负责所在学院实习生在广东中山、江苏如皋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和抗疫管理,他组建了校企合作抗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生抗疫突击队,护校队,组织学生封闭开展实训教学工作,教学、抗疫统筹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零感染、零红码、零黄码”的抗疫成绩。(民盟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支部抗疫 胡斌)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