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春生同志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7年,他满头白发茬与红润脸庞、睿智眼神形成的巨大反差,更是让人频添欲走近他的好奇……
哲人说,花儿的绽放,不为装扮春天、不为自我陶醉,那是她生命的始然。
学生说,他用仁爱之心编织学生五彩缤纷的梦想,用智慧之光照亮自己的教育人生。
同仁说,蒙昧山村少年,成长为教育部国培专家,他更懂得教育的博大与深邃。
这些话语,也许正能诠释几十年来,孔春生老师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真挚情怀。
一
孔春生出生在浏阳大围山,家中有兄弟姊妹7人,上面有两个哥哥。排行第三的好处是,聪慧顽劣的他,不需要像哥哥们那样,担当家里更多的责任。他从小就可以孩子王自居,带着小伙伴们,在山岗上、溪水边疯、野。
孔春生5岁半那年,山村的小学开学了。条件是,能连续从1数到20,就能成为小学生。这样的测试对他来说,真是太简单了!他数到了100。但老师见他个头小,说:“你太小,不能读。”
“读书又不是挑担,我读书一定不比大个子伙伴差,凭什么不让上学?”小小年纪的他很不服气,第二天他又去找女教师报名。女教师却还是不收他。这下子年幼的孔春生急了。“别人、别人从1数到20,就可以上学,我数到了100,还不让上学,太没、太没道理了!”他一把拽住女老师的衣服,大声哭、闹起来。
他的哭喊声,惊来了校长。问明原由,校长只得打圆场。说,你年纪太小,老师本不应该收下你,看你还有点小聪明,先收下。要是以后学习成绩太差,老师还是可以让你呆在家里的。
学虽然上了,此时的小春生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就是这位女老师教他们的语文课,还当他的班主任。课堂上,这位老师经常不给他好脸色看,时常找茬批评他。弄得孔春生见她上课就有些胆怯,有时就用逃课的方式躲避。还因多次被家里人发现而受打骂。
转机出现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想到第一节又是语文课,他上学途中便东瞧鳝鱼洞,西看乌龟沟,磨蹭着想等语文课上完后才进教室。可当他走近教室时,听到的却并不是那个让他心生恐怖的声音,一种柔美、亲切的话语,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直入他那久久渴望温暖的稚嫩心田。他笑着,胡乱挎着书包,冲进教室。
他突然出现的举动,丝毫没有影响新老师的情绪。新老师微笑着走上前,一只手轻轻地摸着小春生的脏兮兮脸蛋,关切地问:“孩子,怎么搞得这么脏啊?先别上课了,到我房间去洗一洗。”她先用那带有香味的新毛巾帮他擦洗脸蛋,随后又用香皂将他两只小脏手洗得干干净净……新老师好像还知道他受了委屈,心痛地对他说:“以后,爱干净、爱学习的就是好孩子哦!”虽然他还小,不太懂得新老师话语中所饱含的殷切期望,但他完全感受到了新老师那海洋一般的博爱与深情。
“我长大了也要当名像新老师一样对学生好的老师!”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此在小春生心底涌现。
1984年9 月,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年方18的孔春生如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当他走进这所富有人文底蕴富含现代气息的大学,立即就被校园的景物所吸引。特别是穿过正门向南的林荫道,他看到的一块巨大的校训石,更让他怦然心动。
巨石安卧,像一头耕牛俯首看着嬉闹的孺子。“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他知道,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他认为,入校的时候面对校训石,抬头见山,脚下是路,校训石是自己大学生活的起点。毕业的时候与校训石告别,回头望望桂子山,念兹在兹,向前看看人生路,愈加宽敞,将是自己新征程的开端。
大学四年里,每天不是四点一线地来往于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寝室,快乐地畅游在生物科学的海洋里,就是找机会去聆听学校所有大师级教师的讲课。有的讲课时的生动形象,让他如临其境;有的语言的风趣幽默,让他如醉如痴;有的讲课内容的精辟与深刻,常让他如醍醐灌顶!就这样,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那天,他就像一棵吸满营养的种子,时刻等待着沃土让他破土而出……
二
1989年8月底,短暂的暑假过后,浏阳三中87级,105班的同学又回到了学校。同学们听说班上又换了生物老师,都议论开了,不知来的又是哪路神仙?!
这位新生物老师,正是孔春生。是个小伙子,好像大学毕业不久。中等个儿,戴一副眼镜,笑眯眯的!班上的小个子女同学戴从容想,这位小老师,指不定会被咱班折腾成咋样子呢!
果不其然,孔春生第一次进课堂,预备铃声响后,竞没有人擦黑板。戴从容就坐在讲台下,只见孔春生微笑着站在讲台边,透过镜片闪着狡黠的目光,突然他走到她桌子旁边,说:“戴从容同学,你愿不愿意帮我把黑板整理一次呢?”“他怎么知道她(我)的名字?”同学们都蒙了!戴从容觉得这位新老师声音似乎不大,但是很有震撼力,而且全班都听到了,顿时全班鸦雀无声。戴从容惊讶地点点头,走上前,快速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孔老师就笑眯眯地自我介绍。我姓孔名春生,性别不说,婚姻状况否,专业明显,字写得不行,普通话还行,有一明显特点:记性好!
这叫什么自我介绍!同学们私底下既纳闷,又有些不安:“来者不善哪!”接着,只见孔老师又走到另外一位学生旁,喊他的名字,某某,请你来介绍一下孔老师。大家惊得睁大眼睛望着他!他还是笑眯眯地说:“不急,给我三天时间认识你们。”大家一听,活跃起来。调皮的男生站起来挑衅,给你一个星期,全认得我们,算你本事!孔老师说:“不用那么久吧。”
男同学都起哄:“一星期,免得说我们欺生!”孔老师似乎勉为其难:“好,一言为定,一星期,全认识你们;那,赌点什么?”
男生们说:“你输了,就不许管我们!”孔老师问:“我赢了呢?”
男生们说:“你赢了,以后就你说了算!”“我的天,我们班学生成分复杂:有直升的,有复读的,有寄读的,有插班旁听的,密密麻麻一个好大的教室,坐了80多个学生!”想到这,戴从容真为孔老师捏了一把汗。可是孔老师依然笑眯眯的,并与男生们击掌为誓,一场“赌”战就在高三的第一堂生物课上拉开了序幕!
这是斗智斗勇的一场“赌”战。一到孔老师上课或者查堂,大家就私自调座位,或者是“空堂”,或者跟外班换几个同学过来。孔老师笑而不语,看着同学们表演。后来到了第四天,他再看到这种情况时,就毫不犹豫地把换了座位的学生点出来,并让他们回到自己座位;同时把“空堂”的学生名字登记,把私自调到外班的学生调回来。同学们不得不服。从此,全班同学都改弦易辙,在孔老师的关照下,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啦!
高三的日子总是枯燥沉寂的,但因为孔春生老师,他总能让枯燥沉寂的高三带来戏剧性的变化。
孔老师戴着宽宽的眼镜,所以男生们私底下亲切地唤他“四眼孔”,而女同学却认为他是“五眼孔”。
当时女生们有个坏习惯,特喜欢讲小话、做小动作。每逢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时,死寂的课堂一下就活了,传个纸条或者讲个小话,忙得不亦乐乎。其他科任老师都拿着这个没办法,要么声严色厉、要么讨好收买,女生们仍然我行我素。可孔老师全然不同。每次,当他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或者绘图,女生们在下面瞎闹时,他总能准确判断出那个最“闹腾”的人是谁!而且头也不回地喊着,某某同学,你来跟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而且,次次都是那么的准确无误!他这一次次不同凡响的一喊,让女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是四眼孔,真是五眼孔,后脑勺上还长着一只呢!!”
从此,孔老师的课堂,男女同学都不敢再有半点造次,人人仔细倾听、思考,都想在他提名后回答得准确、富有新意,赢得孔老师的夸讲。随后,同学们也明显感觉到了孔老师讲课的与众不同之处,不管是什么时候,他总能用最生动有趣的方式阐述那深渊、枯燥的知识内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讨论、理解与拓展。他还人前人后夸奖同学们:“哦,我们105班的学生了不得,纪律好,上进心强,我们学的什么,很快掌握得个八九不离十。”往往,同学们为了他这句暗示性的鼓励语言,上课时会更加专注。
1992年,孔老师当118班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跟孔老师特别像,有时候,同学们恶作剧,也喊这个同学“孔老师”,而这个同学也毫不含糊地答应,并且模仿孔老师的声音、动作表演一番,这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后来,这家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坏水,居然每天到教师食堂吃早餐,每次早餐完毕,教师食堂的师傅就在“孔春生”名字那一栏划钩。
期末到了,学校进行伙食结算,孔老师的伙食费上赫然扣了一学期的早餐费,这令孔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回事?”因为他的早餐几乎都是自己在宿舍里解决的!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地跟踪,最后发现了这个如假包换的“孔老师”。孔老师什么也没有说,把这位冒牌“孔老师”带到学校的大操场,告诉他,你这么瘦,学习那么紧张,是应该多吃点吃好一点;不过,光吃没用,你还得锻炼,每天你就跑几圈吧,等你跑满一百圈时,我们再谈。
后来,那学生真的天天跑,身体健壮了,个子也长高了,而孔老师却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一次小考有关“食物链、生态平衡”的知识,班上很多同学都答错了。大家不以为然,错了更正就是,没有太在意。没有想到孔老师在分析试卷时,给同学们却列举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例子,并着重点到“人”。最后他说“同学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牵一发而动全身!惺惺相惜呀!”同学们个个如梦初醒,从此,大家更懂得作为学生,青春时光应是大家团结发奋的时节,更不能互相攻讦,或放任自我!
在孔老师的课堂上,他常运用不同的成语来教授生物知识。如用“瞬息万变”来说明某些生物新陈代谢的变化之快;用“无师自通”来比喻动物的某种先天性行为;用“言传身教”来说明高等动物和人的后天性动作;用“一枝独秀”来描述植物的顶端优势;“东施效颦”说拟态、“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论共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谈起孔老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曾为浏阳三中120班学生,现为长沙市一电子有限公司的姜懂事长不无感慨地说,课堂上他不带任何教材资料,居然也能说出教材的第几页第几行开始是什么,并一字不漏地说出其核心知识……还比方说到果蝇是4对时,他告诉我们可以这样记,果蝇-四季果-就是四对等等;这些业已过二十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孔老师不仅仅是在教生物课,而且时时在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的“润物无声”,更是让同学们受益终生。
三
2003年9月,缺少了多年专职生物教研员的长沙教育科学研究院,终于等来了获得硕士学位,教研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孔春生。当时,由于单位的高级教师职数已满,他只能高职低聘,先领中学二级工资,再过渡到一级教师工资,且一拿就是两年多。对于这些,单位的同仁全然不知,只知道他进入工作状态很快,教研成果颇丰。
是的,十年内,孔春生独立主持、核心参与的省部级课题有10项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2篇,撰写和主编著作、教材9部,参编22部,主编出版电子光盘2套。其中编著的《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是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成为近百所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教师必读书目;主编的《探究学习 认知课堂》,被定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书目。他现为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课程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及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新课程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其“激·探·创”教学模式与“怎样做好老师”的研究成果,已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各地交流50多场,听课骨干教师都感觉新颖、实用,很有创意。
长沙市北雅中学严莹副校长清楚地记得,2011年11月中旬,长沙市北雅中学 “北雅讲坛”正在校图书馆多功能会议厅进行。全校200多位教师正全神贯注,聆听着孔春生老师教研成果——“激·探·创”教学模式的应用报告。
孔春生结合教学实际,介绍了以深入推进初、高中新课程为契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历经十多年创立的“激·探·创”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他将课堂教学分为“激—探—创”三大板块,步骤简单,层次分明;并以具体课例的方式详尽分解了“激—探—创”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孔老师告诉大家,“激·探·创”教学模式可以千变万化,因为“激”的手段有十多种,“探”的形式也多样,“创”也是联系多个方面的,采取不同的“激-探-创”方法来排列组合,进行迁移创新,可以创出多彩课堂……
讲台上,孔春生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激情阐述,把个激活学生内在需求、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引领学生自主创新拓展的教学环节讲解得深入浅出,透切迷人。
讲台下,教师们也随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逐颜开;时而挥笔疾书,时而点头认可……两小时的报告一气呵成。当孔春生以“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的锦句结束时,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随后,一位物理老教师快速走上讲台,拉着孔春生的手,激动地说:“您这样的教研成果接地气,我们用得着,学得来!我虽然上了年纪,也会和大家一样,立即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2015年1月初,一堂“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生物课上,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初二1315班的同学和多位长沙市的生物骨干教师,此时正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孔春生老师。
“同学们,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轻易攻占了皇城——北京,崇祯皇帝被逼在煤山上吊自杀。可李自成的部队占领北京后,却很快又被清兵十几万铁骑消灭了。李自成100多万人的部队又为何不堪一击?”当孔春生抛出这样完整的问题后,大家更是疑惑不已。
孔春生正是这样从广阔的书海中挖掘出教学资源,找出大量震憾人心的小故事,作为课堂引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刚刚的“历史”一问,仅仅是“激·探·创”教学模式的美妙开头呢!
随即,孔春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来个“史海探秘。”
“有资料记载,李自成进京前,北京出现了大量死耗子,随后军民发病,高烧、四肢无力、淋巴结肿大,十死七八。这就是由鼠疫杆菌导致的鼠疫的典型特征——淋巴结肿大。”
“公元1644年北京的鼠疫爆发后,先‘消灭’了崇祯皇帝的明军,让李自成轻松进京。然后,鼠疫又感染了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的农民军,让他们战斗力全失。”
“为什么清兵不会感染鼠疫?这得从鼠疫传播过程说起。鼠疫传播过程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传播中介——跳蚤。”
“跳蚤吸咬病鼠或病人的血后,就被鼠疫杆菌感染,病跳蚤再不断叮咬正常人、鼠,导致更多人、鼠感染鼠疫。”
“——跳蚤传播鼠疫,属于生物媒介传播。”
“传播鼠疫的跳蚤十分讨厌马的味道,闻到马味就跳走逃离。所以骑兵很少被传染。”
“而清兵几乎全是骑兵,所以能够在鼠疫流行中幸存,以饱满精神攻击患病的李自成部队。”
“——小小跳蚤竟是解开‘明亡、李灭、清兴’迷团的谜底!”
“传染病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当同学们从孔春生提供的资料中,探求出这些核心知识时,个个兴奋不已。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流感的传染过程;并讨论:某校爆发流感,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孔春生把握时机,很快将同学们引入“合作学习——模拟讨论”环节。
小组中一人开始打喷嚏,慢慢的引得全组同学此起彼伏地打喷嚏,然后是大家眼泪鼻滴俱下、有气无力,只得纷纷走向医院……
有人在小组内小声咳嗽,渐渐的大声咳嗽,随之有人跟着小声咳嗽、大声咳嗽,全组同学咳成一片!于是,一位肺炎重症患产生了、二位肺炎重症患产生了……“呜、呜、呜……”急救铃声响起……
各小组模拟得连贯、真切,入情入理,让大家忍俊不禁的同时,对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危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控制传染源——将患病同学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多开窗让空气流动,戴口罩,对寝室、教室和食堂进行定期消毒等”。
“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流感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和加强营养等。”
有了模拟环节的体验,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很快就提炼出预防传染病的三条重要措施。
“埃博拉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我国和多国一起积极援助并派人共同应对疫情。有人认为埃博拉病在非洲爆发,离我们很远,不必派人去,免得把病传染回来。对这一问题,你怎么看?”此时,孔春生老师根据学情,顺势推出了本堂课“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最后环节。
经过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初二的学生们一致认为,“地球村”时代,人们的足迹遍布全球,感染和交叉感染上“天涯海角”的疫病,已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此前埃博拉的传播范围之所以较小,和其高致死率及病毒寿命周期短有关,但病毒是变异极快的微生物,一旦出现传播能力更强的变异品种,而我们尚未做好准备,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学们这种“关爱他人、珍爱生命、国际合作”的感悟,以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独特视域,让所有听课的老师为之折服……
四
2013年5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2013年“新课标初中生物教材培训会”,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人教版教材总体修订情况简介、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下册修订内容介绍,以及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等,内容充实、异彩纷呈。长郡芙蓉中学陈水章老师在大会上作了“新课标初中生物学八年级实验教学案例”的主题发言。陈水章老师以独具创意的自制教具与新颖实验设计,不时赢得全场代表的热烈掌声。会议还未结束,很多省市代表就主动找到陈老师,要求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就此话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谈及自己从一名普通初中的生物教师,成长为能走上全国生物教学权威讲台的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陈水章老师豪不犹豫地说:“这是孔春生老师的帮助与引领的结果。”
长郡芙蓉中学距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千米左右。调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之初,孔春生就主动来到长郡芙蓉中学,和生物教研组青年教师商讨,让他们制定各自专业成长计划。孔春生一有时间,就泡在这些青年教师的课堂内,通过听课、议课,交流、研讨,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完善专业思想与知识结构。
如:“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课,要求教师围绕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如何应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区分鸡蛋的生熟,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通过对鸡卵的结构的探究与认知,引导学生创新识别鸡蛋生熟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要求教师围练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的提示牌,提问踩踏草坪为何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现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获取新知,并利用新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应用创新,设计能防止水培花根缺氧腐烂的水培花花盆等。
陈水章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悟彻:每次听课,做到 “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 “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 “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心到”――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创新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传统的实验教具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很多仪器已不适应在教材中使用,急需补充新的教学仪器和实验用具。孔春生二话没说,就带领陈水章等青年教师,进行实验创新与教具自制。几年内,陈水章老师自制的“人的反应速度测定装置”,获国家专利与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第八届自制教具二等奖;主讲的“测定人的反应速度”一课的创新与改进,在省、市生物实验创新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设计制作的“鱼的运动模拟探究器”获得国家专利,获湖南省自制教具特等奖。2012年8月,陈水章老师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自制教具能手。
叶小荣今年32岁,是长沙市北雅中学一名女教师,2005年大学毕业后担任初中生物教学任务。是在孔春生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又一名优秀的初中生物教师。2013年10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中南地区研讨会中,叶小荣执教的“动物细胞”一课,荣获全国一等奖;有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等奖;还参与了教材——《生命与健康》的编写工作。2013年11月,被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评为“科研先进个人”;2014年被聘为开福区骨干教师……
说到孔春生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叶小荣动情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2011年的夏天,孔春生回浏阳大围山老家看望母亲。一天,他发现家门口有蝴蝶翩翩起舞,立即想到在这里也许能拍到蝴蝶蜕变的全过程。于是他扛着自己喜爱的照相机,到田间地头寻找各个生长阶段的蝴蝶。荆棘刺破了他的手臂,露水打湿了他的布鞋,他全然不顾。花了好几个早晨,终于把蝴蝶蜕变的过程拍摄得清清楚楚。随后,回到长沙,孔春生就把这组蝴蝶蜕变的图片,通过网络传给了全市的所有生物教师,为全市中学生物课堂无偿提供着,最生动、最直观的第一手教学材料。当从电脑屏幕上看到栩栩如生的蝶变图片时,叶小荣眼眶立即湿润了。既为这生命蝶变的美丽画面而倾心,亦为孔春生老师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所动容……
孔春生是长沙市教研志愿服务社的组织者和积极实践者,近5年内,他先后40多次做教研志愿活动,赢得了全市师生广泛的赞誉。
2014年5月,正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为了帮助农村教师克服教学资源不足所造成的教学困难,孔春生不畏路途遥远,自己驱车走进天心区最偏远的披塘中学。孔春生平和的坐在乡村中学老师中间,鼓励大家不怕困难,他说:“我们可以从身边挖掘教学资源,大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他当场手把手地教大家做蝴蝶标本,激励大家发挥乡村的优势,自己建立“披塘中学生物博物馆”,并把他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让大家分享……年轻的王红霞老师向孔春生请教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孔春生从爱学生谈到如何走进学生心田,从生物小实验谈到体验式教学,从阶梯作业谈到分层教学……孔春生身体历行的风格,和那亦师亦友的谈话,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位教师,随即,他给乡村教师们带来的自信和快乐,很快传给了这所乡村学校的所有学生……
孔春生近30年奋发有为的工作历程,让同仁们十分钦佩。2005年在湖南省首届“三优”评比中,他被评为省“优秀教研员”,并于2008年、2010年、2011年连续获省“优秀教研员”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长沙市“华天”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被评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科研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省优秀盟员。其专业影响力多次被人教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
孔春生老师如今已到“知天命”之年,他的教育情怀依旧是那么的真挚。人们相信,他未来的教育生涯,仍然会像他的名字那样诗意、鲜亮——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边乔)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