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首篇(标注)微信科学散文诗——中华食祖颂

编辑:redcloud 2015-11-04 00:00:00

  题记:爱我中华,不能忘记中华祖先;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不能忘记中华食祖。之所以称之为“祖”,不仅要看时间、年代的久远,更要看他为后人、为历史留下了哪些载入史册的功绩。




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中华苍茫大地上,
茫茫群山,古树参天,荆棘丛生,
虎豹豺狼出没,蛇蝎诸毒横行,
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世界中顽强的生存、繁衍……。
 

其实,先祖们的艰难和困难远不止这些,
地震、火山、山洪、疾病、瘟疫等灾害接踵而来。
然而,一个天天要遇到的难题,那就是——
吃了上顿,下顿又吃什么?在哪里有吃?
 

尽管,大自然给了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源泉,
但是,什么是食物?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又不能吃?
那时候,没有农学家,没有食品营养师;
当然,也没有袁隆平,没有农民,没有人种粮食。

那时,人们都不知道什么是食物,更不知道什么是粮食,
树上的野果和地上的野草能给人们以美味和愉悦,能饱腹充肌,
但也常常吃下去肚如刀绞,疼痛不已,重则殇命,
人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在中华大地上,一位巨人出现了!
他就是神农氏——“三皇五帝”中的炎帝,
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一个充满智慧、无私无畏的中华民族的始祖!
 

在那个没有飞机,没有轮船,没有高铁,
也没有骑马,没有木船,没有竹排的年代,
在中华大地上,特别是在他的领地——三湘四水流域,
到处都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生生不息的足迹。
 

炎帝,这个对中华民族做过巨大贡献的传奇式人物,
为了子民,他爬山涉水,尝遍山中和原野的野果和“百草”,
不惜“以身试毒”,将个人安危和生命置之度外!
为的是要分辩出哪些野果和野草可以吃,哪些是有毒的不能吃。
 

他将那些能吃的野草果实留下,到来年播撒到地里,又长出果实,
由此发明了麦、稻、高粱等“五谷”的栽培。
他还告诉子民将狩猎吃不完的野兽圈养起来,
到需要食用的时候再抓捕食用。
 

虽然,在这之前火早已被人们发现,
石器作为劳作工具早已使用,陶器也开始出现。
但人们还不怎么会将火和石器、陶器用于食用,
最多也就是将一根木棍插入兽肉放在火上烧烤着吃。
 

唯有炎帝,号召子民制造陶器,陶罐、陶碗、陶碟、陶盆,
将兽肉或者野果、野草放入陶罐中加入水煮熟着吃。
这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从吃生食步入到了吃熟食的时代,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十一
    人们不仅发现“熟食”比“生食”更好吃,味道更鲜美,
而且,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腹胀,减少了胀痛,
也大大减少了长期吃生食带入人体的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
中华民族的体格得到强健,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十二
炎帝倡导的陶器在中华民族饮食生活中的大量使用,
不仅是中华民族,也可以认为是人类最初、最原始的烹饪活动,
陶器使我们有了“炖、煮、蒸”最基本的烹饪方法和烹饪技术,
即便是在今天,也是我们使用最多、最健康的烹饪方法之一。
 
十三
水在陶罐中沸腾产生出来的“汽化热”,
不仅造就了中国菜“炖、煮、蒸”的基本烹饪方法,
也产生出了酿酒、酿醋、酱油等食品加工技术,
可以说没有蒸(煮)这道工序,就没有今天的“酿造术”。
 
十四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茶”,事关我们的饮食,
茶起源于中国,也最先是被炎帝发现的。
炎帝在尝“百草”的时候,有时一天中会中毒七十二次,
发现有一种绿叶能解百毒,这种绿叶就是茶叶。
十五
今天被称为“国饮”的茶,是炎帝为寻找食物“尝百草”发现的,
所以,炎帝——神农大帝被称为“茶祖”;
炎帝还发现很多野草、野果、树根、树皮能解人病痛,
这些野生植物就是“中草药”,神农又被后人敬为“药祖”。
 
十六
无论是茶祖还是药祖,
都是炎帝为子民寻找食物的“意外”收获,
他无私无畏,置自己的生命为度外,
不惜以自己高贵的“龙体”去“以身试毒”。
 
十七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在尝试了无数次野草之后,炎帝误食“断肠草”肠断而死。
刹时,中华大地山崩地裂,中华子民无比悲痛!
炎帝神农在位一百二十年,传八代世袭神农之号达三百八十年。
 
十八
尽管距今五千年前没有文字的记载,
几千年来,炎帝神农氏传奇般的故事,
通过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诵并记载于古籍,
“炎帝神农的传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十九
一个远古帝王,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息,
他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死亡,为找寻食物遍尝“百草”,
最先将火和陶器用于人们的饮食生活,
从此,人们告别“茹毛饮血”野人般的生活。
 
二十
他教民种五谷,养牲畜,定历法,做纺织,
他研制农具,推广农耕文化,
他善用中草药治病,救死扶伤,
    炎帝神农功德无疆,千代传颂,万古留芳!


    作者:李安鸣(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