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志作品赏析与品评

编辑:redcloud 2015-01-21 00:00:00

 

书法作品一

 

书法作品二

 

书法作品三

 

书法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志壮气静  趣逸境远

——读张志近期书作感言

 

    在湖南的中青年书家中,张志是我敬重和敬佩的。我素来不主动向书画家乞赐作品,唯曾破例向两位先生郑重乞赐法书:一是老一辈的胡六皆先生,我素爱其书法俊逸华滋,肉中有骨,六爹已诺却遽归道山,浩叹无缘,至今扼腕;另一次例外,乃是向张志兄乞赐写经,蒙志兄不弃,赐心经一帧,立于座侧,日日默对,以沐其润泽。

 

张志近照

 

    之所以向志兄乞赐写经,是因为在我看来,写经宜淡素宁静,清寂空灵,最好稍稍清苦,而当下写经之风却趋于工熟甜腻或华丽跳荡,实不合写经清淡冲和之旨。湖南中青年一代书家中,张志兄在心性涵养与书学修为上皆具皎然境界,心态沉静而从容,书风沉着而温润,写经不带火气,不沾俗气。他所赐心经,隶中略带简帛遗意,质直清净,清寂中透出一丝淡雅超逸,甚合心经五蕴皆空、心无挂碍的般若意境,我于座前日日面晤,受益良多。

    张志兄书法素以隶中参入简帛见长。湖南简帛书传统资源丰厚,里耶秦简、兔子山秦汉简牍、马王堆简帛书、走马楼吴简等等均是书法的源头活水、珍贵宝藏;然而湘地书家能够始终珍视这一传统,长期沉心、醉心于斯,开源溯流,承续正脉,滋养自己的书学修为和心手意境,进而开辟书学新境界者,鲜矣。张志兄是为数不多的对这一传统始终不离不弃者。

    张志兄心境沉潜,有追求、爱思考,作为湘省中青年书家中已经成名且有自己风格面目的书家,仍然精进不已,其心其志、其功其力,可敬可嘉。他的书法以隶篆为基,广取简牍帛书及甲骨钟鼎秦权诏版古玺封泥残纸,参古定法,法古不泥,进而力求以心驭法,融古通今,借古开今。在简牍帛书传统的发掘与吸取上,他让隶篆互相渗透,以秦隶(古隶)与汉隶为主要资源,旁顾楚简而不偏重之,可谓取法乎正而不堕乎偏;笔法上则以中锋为基底,又注重侧锋的运用,令书作的整体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面貌,可谓取法乎正而不失之于寡;在线条和笔墨韵致上,他在注重灵活运用中锋侧锋的同时,还注意墨(如宿墨、淡墨的运用)、纸(如新老纸及各种色宣)的特定与特殊效果。而临池挥笔之际,发乎于情,出之以心,不失法度而又注重意趣,古意盎然而又深具现代意识,正可谓隶篆相参,秦汉相交,正奇相合,古今相融,达乎我心。

    观赏张志兄诸多近作,感觉近年来他更加追求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质朴意趣,追求一种高远、散淡、从心所欲的逸趣,追求一种更加自由、自在、自适、自足、自恣的写意化的自然心性与纯粹化书写。这是从书法和书家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开始。这次展示的“啼鸟知音”、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桃花源记、“梧雨松风”与“芭蕉杨柳”联、“气若幽兰”横幅、虞逸夫诗等等,都体现了他的这种追求。

    张志兄素有大志,欲致力于为书法建立碑帖之外的第三极——简牍帛。其志也壮,其心也静,其功也勤,其力也盈。相信他一定会在自己坚持和坚守的方向上为中国当代书学的发展、特别是为湖南简帛书传统的继承、发掘和发扬光大做出突出的贡献。

    是为记。(龚旭东  二0一四年十月三十日于星城竹山园)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