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上午,民盟株洲市委专职副主委尹剑峰率民盟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支部和民盟株洲天元区支部及盟市委机关干部前往醴陵市大障镇柴冲村欢年冲进行《中华蜂生存现状及株洲驯化情况》的调查。
这一课题是今年年初民盟株洲市委向民盟湖南省委申报并获得委托立项的课题。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其他蜂种,如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中国,中华蜜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华蜜蜂功不可没。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华蜜蜂生存危机。而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西方蜜蜂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引进和大量的繁育以来,中华蜜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因此对中华蜂这个物种群的保护、养殖、驯化、野化等引起了民盟株洲市委的重视,并得到民盟湖南省委的支持。
民盟株洲市委调研《中华蜂生存现状及株洲驯化情况》
通过本课题调研,旨在了解、掌握中华蜂的基本情况,探讨其种群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阐述其种群大量消失带来的严重环境危机,激起人们的保护意识。通过对株洲地区中华蜂养殖情况的调研,了解株洲地区中华蜂养殖的种群收集、驯化养殖、重新野化放归山林的现有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从而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取得相关政策支持,促进株洲乃至湖南地区的中华蜂的养殖及种群繁衍工作,保护、恢复部分生态环境。醴陵市大障镇中华蜂养殖户石翔宇向民盟株洲市委调研组详细介绍了他的养殖保护中华蜂的历程和做法,醴陵市畜牧水产局的相关同志及当地村干部都参加了此次调研。(民盟株洲市委 汪香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