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事实孤儿”,你的痛,谁懂?

编辑:redcloud 2015-06-05 00:00:00

《湘西州5000余名“事实孤儿”亟待关注》跟踪报道之一

一只猪心,一个星期的营养

    4月26日,本报刊发了《我州5000余名“事实孤儿”亟待关注》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5月19日,天降大雨,记者第三次跟随民盟湘西州委的爱心人士来到永顺县抚志乡新华村丁文文(化名)家。
    一栋破旧的木房,丁文文站在门口,他一眼认出了记者,喊了一声叔叔,爱心人士特意为丁文文准备了“阿尔卑斯”糖果和旺旺大礼包。或许,丁文文第一次见到这样“高档”的礼物,他躲在角落里,把糖果解开,独自吃糖,显得非常开心。
    丁文文的奶奶叫余秀莲,已是60多岁年纪,前几年,在一次体力活中压断了脊椎,丧失了体力劳动能力。
    “丁文文,你怎么好瘦,手小小的,你要多吃饭。”民盟湘西州委的爱心人士杨静对丁文文说。
    “多吃?哪有什么多吃的哦,一个星期的荤食就是一只猪心。”奶奶余秀莲回答。
余秀莲说,现在,丁文文的爷爷已经70多岁了,老两口都老了,几乎不需要什么“营养”了,所有的“营养”都留给孙子。
    余秀莲所谓的“营养”,就是一只猪心。每个星期,余秀莲都要上街称一只猪心,斤把重,然后,每天,切一小片猪心,爆炒了,给11岁的孙子补身体。

11岁孩子,一个沉重的家庭

    第一次随民盟州委的爱心人士到丁文文家是今年的3月份,还没进丁文文的门槛,他家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行字“苦难的日子真难过!”便让我们吃惊不小。
    后来,更让人震惊的是,这行沉重的字,竟然出自丁文文的爷爷之手!
    从丁文文爷爷奶奶口中了解到,丁文文的父亲在丁文文尚未出世时死于一场街头血案。他的伯父,早年在广东打工期间病逝。丁文文出生5个月后,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
    丁文文就这样成了“事实孤儿”。
    丁文文就读的扶志乡九年制学校里,有11个“事实孤儿”,学校体育老师兼慈善专员田昌先说,“基本是这种情况,如果算父母重病、基本没有抚养能力的困境家庭儿童,那数目更多!”。

关于现状,一个笔直的感叹号

    丁文文一天天长大,随着年龄的增大,问题也越来越多。
    首要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爷爷奶奶的日渐衰老。
    两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病痛缠身,除了每年种一两百斤的苞谷用来喂鸡,已无生产能力。
    一家人全部收入来源就是低保和爷爷奶奶的新农保,加起来,一个月大概三四百元。
    杨艳妮,民盟湘西州委员会社会服务部部长,她是最早拜访丁文文一家的爱心人士之一,她为这个家庭能撑这么久感到惊奇。
    抚志乡乡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政府每年都会从民政资金当中拿一部分来救助丁文文这样的困难家庭,还会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做一些帮扶,但他也坦言,这些都是不稳定的。
    对于丁文文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心理问题。
    别看丁文文小小年纪,他的内心敏感、脆弱。在班上,老师为了照顾他,让他担任班长,但他还是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班上的同学时不时拿我爸爸的死来‘说事’。”丁文文轻声地说。
    正因为怕被其他孩子欺负,视丁文文为“独苗”的奶奶还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来“保护”孙子。

关于未来,一个大大的问号

    丁文文今年11岁了,他的未来在哪里?
    这是年老的爷爷奶奶最惦念的问题。
    今年4月份,在抚志乡乡镇府,记者第二次见到丁文文。爱心人士杨艳妮、李锦辉为丁文文联系了一户家庭,想领养丁文文。
    丁文文的爷爷奶奶无意中透露,他们有过这样的想法,为的是给孙子一个更好的明天。细心的爱心人士上了心,四处为丁文文找领养人。其实,像丁文文这样的“事实孤儿”,因为母亲还在世,领养的人一般会有顾虑,很难找到。
    好不容易,爱心人士们找到了一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人家,愿意领养定丁文文。
    可是,当天,两家人一见面,谈不拢。
    领养的人要丁文文改姓氏,击到了爷爷奶奶的“痛处”。
    “改了姓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香火就断了。”就因为这一点,谈崩了。
    爷爷奶奶越来越老了,怎么办?爱心人士和乡镇干部在合计这个问题。旁边的丁文文一直沉默,抠手指。
    前段时间,记者专门到州民政部门了解“事实孤儿”的相关情况。据了解,国家对孤儿有相关救助政策,孤儿如果在地方社会福利院寄养的每月有1000元生活补助。如果散居在亲戚家的每月有600元生活补助,像丁文文这样的“事实孤儿”,因为不符合孤儿的法律界定,目前还无法享受政府的救助政策。
    以上的诸多困境,为丁文文的未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孤儿,一个不能放弃的群体

    其实,丁文文只是我州“事实孤儿”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泸溪县、永顺县、吉首市等县市的多个乡镇采访了数十名“事实孤儿”,他们普遍的状况是:父亲因病过世后,母亲改嫁或离家出走,因为组建新的家庭或离家多年没有音信,他们成为“事实孤儿”。其实,社会上,也将父母重病彻底丧失抚养能力、父母因吸毒或犯罪被监禁等因素造成不能尽抚养义务的家庭儿童,也叫“事实孤儿”,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
    民盟州委的爱心人士介绍,他们正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一项摸底调查,调查发现,仅泸溪一县,“事实孤儿”就有651名,全州范围内大概有5000名左右。
    这些孩子到底怎么办?
    今年4月,杨艳妮到长沙参加“湖南省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长期关注“事实孤儿”救助的她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小组讨论上。
    杨艳妮介绍,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是乡镇干部,对“事实孤儿”问题有直观的感受。
    据了解,国家对社会上存在的“事实孤儿”现象已引起重视。我省的湘潭县、临澧县、汝城县、通道县、长沙县、雨花县、望城县等七个县市已纳入国家试点县市,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救助包括“事实孤儿”在内的困境家庭儿童,试点后,国家有望出台相关政策,为“事实儿童”从国家政策层面真正解困。(欧阳文章 田昌先)


相关链接

望城县关于帮扶“事实孤儿”的经验
湖南有7个针对“事实孤儿”专门救济的试点县区,望城县是其中之一。
望城县的试点在2013年启动。该县相关救助方案中将“事实孤儿”分为六类:
(一)父母双方均失踪、服刑或强制戒毒的儿童;
(二)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的儿童;
(三)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服刑或强制戒毒的儿童;
(四)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重病或者重残的儿童;
(五)父母一方服刑或强制戒毒,另一方病重或重残的儿童;
(六)父母双方均重病或重残(包括精神病)的儿童。
2014年,望城县民政局正式启动了辖区内“事实孤儿”的摸底排查,掌握了“事实孤儿”名单。(一)、(二)、(三)类“事实孤儿”的补助标准,为散居孤儿标准的60%,即360元每月;(四)、(五)、(六)类“事实孤儿”,按照散居孤儿标准的50%,即300元每月。这些资金,全部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