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民盟常德市五中支部主委周思新带领部分盟员与学生赴桃源陬市镇畬田村,为渔父中学(常德市第五中学前身)创始人龙湛岑先生扫墓。
在龙先生墓前,大家深切缅怀其为“渔父中学”殚精竭虑,倾尽家产的感人之举,追忆其投身到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洪流的伟岸身影,盟员们深深为先生远渡重洋,留学英伦,返国从教,力图复兴的爱国之心所感动,默默表示一定继承先生遗志,不辜负先生的殷切期望,不辜负渔父中学这所光荣的校园,努力学习,尽心工作,让渔父中学弦歌阵阵,桃李盈门,英才辈出。
周思新代表民盟常德市五中支部向龙湛岑老校长之墓敬献了花篮。(民盟常德市五中支部)
附:龙湛岑简介
龙湛岑,字麟秀,号岂凡,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城效一书香门弟,父亲龙翰卿系地方宿儒。先生自幼随父亲读“经史”,攻“八股”,颖俉过人。清光二十八年(1902年)他仅13岁,赴县童试,名列前茅。但因未具报幼童,为考官废黜科名。尔后他无心科考,改攻古文,即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宣统二年(1910年),农历十二月优级师范毕业时,正值革命军兴,他即剪除发辫,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他曾赴湖北协助开展民军组建事宜。民国成立后,他深受同乡宋教仁赏识,官费留学英国伦敦。民国二年(1913)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窃国,停止官费留学。龙只得变卖衣物辗转回国,在京、津一带,书写草书屏条为生。后经友人介绍,入北京大学任教,旋由湖南大学延聘回湘。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发展地方教育,培育爱国青年,便回常德创办“私立渔父中学”。(今常德市第五中学)尔后他一直在“渔父中学”任董事长、校长,并兼任英语教员。1951年8月“渔父中学”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常德市第五中学。先生因年事已高,去职寓居常德市,安度晚年。由于他在艰苦办学中作出了特殊贡献,在群众中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于1952年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1969年龙湛岑先生去世,终年80岁。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