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四川重庆感悟民盟历史

编辑:redcloud 2014-03-28 00:00:00

 

南充张澜纪念馆

 

    象当年的进步青年向往延安一样,从自己加入民盟组织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期待有一天能来到民盟创始人张澜的故乡——四川南充。成为民盟市委机关的专职干部以后,这种愿望便更加强烈。3月中旬的一天,我利用公休假坐上从成都开往南充最早的一班动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之前在网上了解到,南充地处嘉陵江中游、四川盆地中北部,是四川省第三大城市。南充历史悠久,有“川北心脏”和“川北重镇”之称,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除民主革命家张澜外,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还有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都诞生在南充。

    火车十点准点到达南充市。天下起了小雨,我把冲锋衣的帽子戴上,装好自行车前轮,推着车出站后,直奔车站边的报刊亭,购买了一张南充地图。我到达任何一座陌生城市后一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购买一张当地的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标着张澜纪念馆的位置。跟着地图和路人的指引,我骑车沿人民南路、玉带路找到了建华中学。当看到路边立着一块褐色的景点指示牌“张澜纪念馆”时,我心里不禁一阵激动。指示牌上还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华中学是张澜1938年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张澜纪念馆就在建华中学里。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胡耀邦题写馆名的张澜纪念馆。这里是个四合院建筑,里面幽静而典雅。丁石孙题的“民主之澜”、费孝通题的“党的益友” 、蔡锷题的“今日之管仲”让我心中的敬意倍增。除了工作人员外,没有其它人。我请工作人员帮我在纪念馆门口照了一张相,就把车提到天井处锁好,开始一个人静静地参观。

    从前言开始,勤奋好学接受维新思想、兴办教育唤醒平民大众、培育英才……我一个篇章一个篇章细细地看着,大量的珍贵史料、图片、实物,还有声光电的演示,展示了张澜民主革命的光辉一生。

    从四川保路运动到反袁称帝,从抗日救国到新中国成立。在这里,我看到了川北圣人张澜、布衣省长张澜、川大校长张澜、国民参政员张澜的高风亮节、为国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四川总督赵尔丰架在脖子上的大刀,他理直气壮、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他置民族国家利益至上,高举和平民主大旗,坚持抗战、坚持团结;他审时度势,关键时候拒绝参加伪国大,在政治上孤立蒋介石。张澜说仁说义、万世师表,他爱憎分明、清正廉洁的文人风骨、人格精神和高尚情操深深感染、强烈震撼着我。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我为民盟有这样卓越的领导人感到无比自豪。

    以前虽然听过盟史讲座,读过一些盟史书籍,却没有哪一次盟史学习有这样直观,这样深刻。在这里,我了解到,有一年四川闹灾,张澜的四弟找他谋个职业,张澜说,我受百姓推举,实为百姓仆役,我哪能用这样的权力为你安排职位呢?在这里,我了解到,毛主席1945年9月15日三顾特园时,对张澜说:“如果国共打起来了,希望你能影响西南地方实力派联共反蒋”;在这里,我了解到,张澜一次次义正言辞,当着蒋介石的面宣扬民主,斥责蒋介石对结束训政、还政于民毫无诚意,他还编了一本《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揭露蒋介石视国家为一已私有,党权大于国权;在这里,我了解到,在为和平民主的共同努力中,民盟和中共结下风雨同舟的深厚友谊……

    外面的雨一直下着,我也不方便出去,肚子饿了就把在绵阳安县自行车比赛现场买的土特产拆开吃了。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当我看到手机上的时间已显示下午三点,此时雨已小,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张澜纪念馆,骑车直奔民盟南充市委机关。

 

成都十二桥

 

    第一次到四川,第一次到天府之国成都,要去想去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火车上就有兜售两日游、三日游的,到神奇的九寨沟只要花三天时间几百块钱,去峨眉山、乐山大佛也只要两天时间,很是诱人。这些地方我其实也很想去,但时间有限,我必须把宝贵时间花在探寻盟史感悟民盟先贤上。
    在绵阳民盟赠送的《前进中的绵阳民盟》中我了解到他们组织过盟员到成都十二桥祭奠民盟先烈。1949年12月7日深夜,成都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将关押在成都“将军衙门”内的35位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学生,用麻绳捆、用活埋等残忍手段秘密杀害在十二桥附近,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桥惨案”,35人中有13名民盟盟员,其中有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宣传部负责人杨伯凯。1950年1月20日,盛大的公葬典礼上,在重庆牺牲的盟员周从化烈士的遗体被运送回成都,连同这35位烈士一起安葬。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边骑边问,终于找到了位于成都人民公园不远处的十二桥。在这里我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桥,十二桥原来只是一个地名。在一个仿古市场右侧的一块草地上立着一块褐红色小石碑,上面只写着“十二烈士殉难地”几个字,却没有其它介绍。我有些失望。当地政府怎么不把十二桥事件刻在碑上哩?
    当我顺路骑到了文化公园时,有了意外的收获。虽不是周末,可人民公园里却热闹非凡,唱戏的、跳舞的、相亲的扎成了堆,这些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当我走到一块松柏成荫的僻静处时,惊呆了,这里竟是“十二桥死难烈士陵园”。纪念石墙上雕刻着烈士们的头像,他们神情肃穆地“诉说”着那段“黎明前的黑暗”,又目光坚定地憧憬着新中国。石墙前树立着36块刻着烈士名字的石碑,立在最中间的就是杨伯凯烈士。1947年夏,国民党密令军警宪特机关抓捕革命人士,杨伯恺被捕,在十二桥被国民党杀害。和他一起遇害的盟员还有12名。

    伫立良久,我的心被那些壮烈牺牲的民盟先烈们深深震撼着,这里长眠的是我们的盟员呀,是和我一个党派的先烈呀,为了新中国,为了民主自由和平,他们英勇无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民盟机关干部,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为民盟的事业兢兢业业、为中国梦的实现勤奋努力工作呢?!

    我用手机把拍下的一张张照片发到常德民盟的扣扣群,写下自己的感想。 


 

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头一天在重庆骑自行车踩点找到位于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江畔的上清寺时,天已经快黑了。对于当地人,上清寺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公交站名。可上清寺对于民盟盟员我,有着特别的意义。1941年3月19日,民盟在这里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3月15日一大早,我就上了421路公交,在上清寺下,走到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时,还不到九点,展馆没开门。我暗笑自己太激动。陈列馆左侧是特园,临街处立着中国民主同盟成立纪念碑。

    走进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一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介绍,有“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概况等。二、三、四楼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展厅全面详尽地介绍了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和台盟八个民主党派的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展示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我在二楼民盟的展厅细细参观。除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资料外,人机对话、声光电的多媒体展示、电子翻书等高科技展示手段让场景再现,历史重演。据了解,这是目前全国第一个向观众展示和介绍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的陈列馆,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列为全国唯一的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学习统战知识、接受盟史教育。

    特园由两幢两两相连的中西合璧式三层楼房组成,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盟员鲜英(鲜特生)先生公馆的一部分。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前后,这里不仅是民盟的大本营,更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参观时,正遇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统战部的一行人也来到特园,他们有导游讲解,我就跟着旁听。导游说,各民主党派人士在特园各抒已见,共商国是,少则几十,多达数万,鲜英请了一百多人厨师开天开流水席,可谓“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曾三顾特园,他说“我回到家了,这里是民主之家,今后我们还要建民主之国!”

    党派没有大小,但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确实不一样。漫步在特园,我作为一名民盟盟员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重庆烈士墓园

 

    只有来到重庆,你才会更加感受到民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只有来到重庆,你才会更加懂得与其它民主党派比,民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其发挥的巨大作用。
    红岩魂历史陈列馆里陈列着烈士们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用过的眼镜、笔、砚台、水壶,还有拉过的小提琴。睹物思人,让人心情沉重,心绪难平。

    走进“狱中斗争”展厅,开篇就是盟员蔡梦慰的诗《禁锢的世界》:手掌般大的一块地/筛般大的一块天/二百多个不屈的人/禁锢在这高墙小圈里面/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隔两边//空气啊/日光啊/水啊/成为有限的给予/人被当作牲畜/长年地关在阴湿的小屋里//长着脚呀/眼前却没有路!蔡梦慰是重庆遂宁人,《工商早报》记者,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狱中他写了250行的黑牢诗篇,牺牲时年仅24岁!在陈列台捧读一本本铁窗诗社烈士们的遗作手稿,我的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在渣滓洞狱中,《挺进报》罗广斌、陈然等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连夜制作了一面红旗,藏在牢房的地板下面,期待着重庆解放时,他们打着这面五星红旗,冲出牢房.....然而,他们却含恨饮弹倒在了黎明前……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右侧,赫然着一块褐红色“11.27”盟员烈士纪念碑,这是重庆民盟市委在1991年3月为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五十周年时立的,以表达对先烈们的崇敬和缅怀。上面写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夺取革命最后胜利的时刻,有27位盟员在白公馆、渣滓洞等处英勇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何雪松、刘国志、陈然、蔡梦慰、邓慧中、程谦谋、成善谋、周从化、沈迪群、胡作霖、张国雄、张孟晋、张泽浩、张守正、丁鹏武、李子伯、黄细亚、潘鸿志、陈鼎华、栗立森、唐征久、黎又霖、胥良、孙一心……松柏掩映中,矗立着的石像是一张张充满活力的年轻的脸、是一张张稳重成熟的中年的脸。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年月,但他们生命的终点都定格在1949年11月27日最黑暗的那一天。

    春天的墓园阳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处处生机盎然,来墓园瞻仰英烈的人们安详而幸福。我的心情却格外沉重,刚刚干过的泪水又流了出来。(民盟常德市委  彭梅华,作者系常德民盟市委机关干部、省作协会员)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