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贵,民盟盟员,1954年10月出生于浏阳七宝山乡丰盈村小水岭,198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现任民营文家市镇医院院长。2000年,以200余万元买断国有文家市医院的产权和经营权,被誉为“敲响三湘卫生事业改革第一锣人”。连续三届被推荐为浏阳市政协委员,并获得“全国优秀院长”和“共和国百业杰出人物”等殊荣,多次获“市优秀政协委员”、“浏阳之子”等称号,2008年当选为全国民营医院发展联盟常务理事,2009年获“浏阳市改革开放30年十大推动力人物”等殊荣。
一、医者的仁心
何维贵家原先在七宝山乡丰盈村小水岭的大山沟里,父母虽然贫穷,却苦熬着供他念了中专。毕业后,他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及村干部。1976年8月,他考取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在浏阳永和磷矿医院。一年后何维贵请调到七宝山硫铁矿医院,一干就是五年。但乡亲们看病很不方便。朴素的乡情促使何维贵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家开诊所。
1986年,何维贵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阳回到了小水岭,乡亲们放的鞭炮响彻云霄,不久,他们的夫妻诊所便在小水岭的老屋场诞生了!经过医大深造的何维贵再也不是当年的赤脚医生了!他中西医结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他们对就医和住院的病人都留茶饭且不收伙食费。夫妻俩还热心山乡的公共卫生事业,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他俩的无私奉献。他们的诊所渐渐发展成拥有价值十多万元的医疗器械和中西药品,开设了十多张病床的小医院。兄弟分家后,他们就在老屋对面建了栋2层楼房做医院,不但基本上解决了方圆几十里大山区缺医少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而且还吸引着不少江西的边民前来求医,购药。他们待病人如同至亲,病人也将他俩视为至亲的事例不胜枚举。1987年,桂龙村15岁的小青年张运良患脑膜炎,三天三夜,抽搐不止,“死”去三次,靠他们一次次做人工呼吸,一次次精心抢救,将其性命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不到一个月,小张不但痊愈,而且奇迹般地没一点后遗症。小张视何维贵夫妻为救命恩人,跪在他们跟前,拜其为干父母,不肯回家。他们夫妻也就动情地收下了这个干儿子,为他娶亲成家。与小水岭一山之隔的中和乡供电所职工吴建明、张开明等都因患病受到他们夫妻的精心诊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深受感动。他们真心诚意地破例把中和乡的高压电接进小水岭,为大山沟里的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使诊所的电疗设备派上了用场......在何维贵夫妻的支持下,公路也修进了小水岭,从此丰盈村真的丰盈起来了。
何维贵的个体诊所名声越来越大,而近邻的中和乡医院却每况愈下,中和乡的百姓不安,乡党政领导更是着急,一次次的上门请何维贵来中和卫生院当院长,但丰盈村的乡亲又不许他们走,何维贵是左右为难。1995年底的一天,中和乡党政机关8位干部在乡党委书记胡孝坤和乡长黄均全的带领下一齐来恳请他出山,老何被胡耀邦同志故乡人的诚心所感动,决心为耀邦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做点贡献。
次年春节刚过,何维贵就说服挽留的乡亲:“如今是改革开放年代,就让我俩去闯出点名堂来吧!我们会报效家乡的!”就这样,老何踌躇满志地带着孩子们在中和乡干部群众的热烈迎候中走马上任。老何改革原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班子,扩建医院,仅两三年就使中和乡有了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受到五湖四海前来胡耀邦家乡参观者的好评,业务扩展到湘赣边界的好几个乡镇。但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比原先开个体诊所时差了一大截。这还不算,连自家带去的价值十多万元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6万多元存款也都贴在了中和医院。对照原先在家开个体诊所的情况,老何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从产权制度上来个根本的变革,仅靠在旧体制上修修补补是绝对办不好医院的。这就为老何敲响三湘医卫改革第一锣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改革家的事业
在21世纪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与改革成为了当时的一个热点、难点。那时,原文家市医院与其他乡镇医院一样,因制度原因发展滞后,医疗条件简陋,真正人才留不住,一年换上几个院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浏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文家市医院作为浏阳卫生系统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
当时何维贵正在中和医院任院长,目睹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筹莫展的卫生事业,他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一种内在的社会责任感在驱使着他。经过深思之后,他以时不我待的豪情和壮志,于2000年7月16日以198.2万元的价格买断了文家市医院的全部产权,被誉为敲响“三湘卫生改革第一锣人”和卫生系统第一个“吃螃蟹者”。从此,文家市医院发展的命运与他全家的命运牵系在一起,这种“医院发展大于天”的使命感,比他之前捧着铁饭碗任公办医院院长时,更重千倍万倍,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带着千钧重担上路,开始谱写文家市镇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医院改制后,赖以生存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何维贵始终恪守诚信立院的准则。
文家市医院在解脱了行政的“姻亲关系”之后,要完完全全赤裸裸地应对社会,接受老百姓的挑选和更多的市场风险。而他的选择是,面对责任,不推卸;面对风险,不逃避;面对市场,不盲从。为了给老百姓建立一个真正放心的医疗环境,他把诚信作为应对市场竞争的立院之本。
面对与公办医院截然不同的环境,他以诚信为本,阳光收费,率先在全市乡镇级医院实行微机管理,电脑收费,项目公开,明码标价,住院病人一日一清的办法。为了让群众患了病看得起、住得院起,他严格要求医生执行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严格控制大型检查,不准搞开单提成、不准搞药品回扣、不准有医疗欺诈行为。用树立长远的发展观来取信于民。从上半年市合管中心统计表中就可以看出,在文家市镇医院住院病人的总医疗费用低于全市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他以诚信为本的理念让群众得了实惠,让医院得了发展,并吸引了更多的患者,使当地的老百姓用乡镇医院收费标准享受到了县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在人才管理和建设方面,也是“诚”字当头,以真诚的感情打动人,以实在的待遇留住人,以活跃的环境培养人,在现有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3人,达到中级职称的1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到60%以上,具备了能与县市级医院相媲美的高、中、初三级人才技术队伍。
目前,求医者不但来自本镇和周边乡镇群众,而且江西患者也慕名前来。用诚信切实树立了“平民医院”、“诚信医院”的品牌,产权置换后的文家市镇医院勇敢地经受了民办医疗卫生事业的考验,实现了政府满意、群众满意、职工满意的“三赢”目标。
2004年,老何被确诊患有恶性淋巴瘤,在住院治疗病情稍稍稳定后,虽经受了病魔侵袭和台商撤资等风风雨雨的打击,但凭着一分“奉献社会,追求不止”的执着,他没有任何退缩,而是抱着与时间赛跑的信念,用两年时间又多方融资达20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按二甲医院规模设计、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新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并购置了进口螺旋CT、进口彩色B超等20余件高档医疗设备。当他为自己终于完成了“让湘赣边陲的老百姓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阶段性目标而如释重负的时候,却惊喜的发现,自己的病情也奇迹般的康复了,而“心态战胜命运的抗癌院长”又广为流传,再一次成为美谈,不但感动了无数患者,而且感动了市内省外的百姓,人们真正把他当成好心人,也对文家市医院更多了几分贴心和赞誉。
三、慈善家的心肠
服务社会、回报乡梓是他事业的终极目标。虽然改制后的文家市医院不再承担预防保健的主要责任,但是在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还是社会责任放在当仁不让的第一位。2003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候,医院主动拿出资金5万多元用于发热门诊改造,添置急需医疗设备,购买消毒药品,抽出5名医护人员日夜参与入境人员的体检工作,何维贵从来没有向政府提出要求给予任何补偿。2007年文家市发生9.16爆炸事件后,他组织全院40多个医务人员迅速做出反应,出动两辆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对二十几名幸存者进行医疗救护,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大文公路建设筹资过程中他积极带头捐资2.8万余元支持交通建设。从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优质高效地为参合农户提供医疗基本服务的同时,还集中安排十几名医护人员为全镇3万余名群众进行了体检,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的爱民政策的温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8年来,没有投入一分钱用于医疗广告支出,而是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服务群众、救助群众、感动群众的各项爱心事业当中。8年来,他累计支持当地公益事业的各项捐款达30余万元;减免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医药费80余万元,并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当地的预防保健工作;为了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2006年又以“亲情支票”的形式爱心认养了6位孤寡老人,组织医生定期与他们亲情交流,并承担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直到去世。逢年过节拿出一些资金和物资下乡慰问特困户和低保户。2008年,他成立何维贵个人教育助学基金(20万元),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资助协议单位浏阳十一中学和其他学校学生,迄今已资助学生一百多人。七宝山乡狮子村是株树桥水库源头,为保护生态资源防止森林遭到破坏,老何为鼓励和支持家乡农户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除担任顾问外,还投入20万资金启动合作社,用于竹林低改、护林、改善基础设施。这些善举和仁爱之心被社会广为称赞,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流动广告,为医院和老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群众口碑。
正是因为老何具有医者的仁心,改革家的智慧和慈善家的心肠,他在当地政府、社会和何氏家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他的声誉和影响力,他连续三届被推荐为浏阳市政协委员,多次获“市优秀政协委员”、“浏阳之子”等称号,2009年获“浏阳市改革开放30年十大推动力人物”等殊荣。2008年当选为全国民营医院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因为他做事正派,有仁慈心,有亲和力和影响力,他被推举为浏阳碧水祠何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湖南省何氏宗亲总会副会长。正是因为个人有威望、有信誉、有影响力,有时候政府与乡民发生纠纷时,都找他协调解决,而他提的解决方案双方都能接受,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社科院支部)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