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盟员就粮食问题接受《湘声报》采访

编辑:redcloud 2013-11-01 00:00:00

 

 

      10月25日,《湘声报》就粮食问题,专访岳阳盟员陈启文,陈启文认为:“不出现重大政策失误,中国不会再现粮食危机”。

      出生于岳阳临湘的陈启文是60后作家,曾多次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文学奖等,2006年出版的以其故乡谷花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河床》曾在文坛引起轰动。他近年来专注于创作报告文学,连续推出了《南方冰雪报告》、《共和国粮食报告》和《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三部曲。

      《共和国粮食报告》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粮食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表现了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大跃进、三年大饥荒、农业学大寨、开发北大荒、联产承包、农民进城、杂交水稻奇迹、土地撂荒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等重大事件,被称为一部当代中国的粮食“史记”,并获得三年一届的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饥饿史。”陈启文感慨道,“在非常态中,粮食就是最大的政治,甚至是可怕的动乱和血腥的战争。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大饥荒,无不酿成大规模的农民反叛。几乎所有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都与粮食有关。”当2008年世界爆发粮食海啸时,已经被称为当代最具实力作家之一的陈启文花了大半年时间奔波于大江南北,只为寻找一个答案: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
  在探访元宝村、大寨、小岗村、北大荒、信阳,深入全国八大商品粮基地之后,陈启文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不出现重大政策失误,中国将不会再出现粮食危机。

  陈启文认为:“中国农民最现实的出路是北大荒模式”, “农业人口减少不是危机”。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一个种粮大户可以管成千上万亩田地。

      就如何看待粮食进口问题,陈启文回答道: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粮食主要有两种,一是高档粮食,比如从泰国和越南进口优质稻米,另一种则是进口转基因食品用作饲料、生物燃料和工业原料。所以并不是我们粮食不够才去进口,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多元化需求和品质要求都在提高,这说明中国的优质粮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就未来中国人是否能养活自己的问题,陈启文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出现粮食危机。我在各地都看到粮食供大于求,没有哪里缺粮食,都是发愁粮食怎么尽快流通出去,在东北还看到整屯整屯的玉米因为价格不好而霉烂了。所以粮食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陈化粮会造成很大浪费。”

  在陈启文看来,“任何大灾都不至于再让中国人饿肚子。在中国历史上,天灾是饥荒的导火索,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祸。他认为能让中国出现粮食危机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战乱等危机引发粮食失控;二就是出现重大政策失误。以史为鉴,我们应该谨记历史教训,不能让悲剧重演。”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