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海洲,今年48岁,是民盟慈利支部副主委。1995年,独资创办了慈利县信息工程学校,2003年加入民盟并光荣地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在为慈利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日日夜夜,饶海洲时时不忘“三农”、处处关心民生,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送科技下乡、送知识到村的支农新路,为“三农”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心血。
饶海洲在张家界市职业教育中小有名气,其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安置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已是张家界民办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2007年,饶海洲盟员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8年,被张家界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开发办联合授予“张家界市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被慈利县人民政府授予“慈利县十佳校长”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省民办学校优秀校长。2010年,其学校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入盟以来,多次被评张家界市优秀盟员和慈利县优秀政协委员,还当选为慈利县第七届政协常委,还被授予慈利“有突出贡献政协委员”称号。
情系“三农”,饶海洲在支农的道路上谱写了华丽乐章。
饶海洲说,要让贫困县的农民脱贫致富,应抓住提升农民素质这个根本,让农民掌握更多技能,以科技兴农富农。为此,从2010年起,饶海洲在送知识下乡、送科技到村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在计算机应用、电工技术应用、苗木栽培、花卉园艺、家政服务、酒店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为农民送去了大量的适用的专业技术与信息,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饶海洲投资8万多元添置了投影仪、电脑笔记本等器材设备,并配置专车,带领电力公司、农业局的相关专家亲自下乡到村组织培训。为保证农民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生产学习两不误,饶海洲采取了“时间地点灵活安排、专业内容针对性选择”的培训思路,经常和乡政府、村委会保持联系,让乡村根据当地生产特点,确认时间和地点,协助并保证了下乡培训的顺利开展。
由于各乡各村存在土壤差异和栽种的农村经济作物的不同,农民获取各方面农业生产知识的渴望各有侧重,对此,饶海洲加强了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选择。针对国太桥乡油茶面积大产量不高的特点,饶海洲带领相关专家到该乡靠近石门县的磺厂等几个村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位农民说:“我的油茶树,就是开花多,果子多,但掉果也多,产量不高,今天听课之后才明白,原来油茶树还要治虫治病啊!”安坪村是阳和乡靠近旅游区的一个村,针对该村的地理位置,饶海洲专门制作了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学习视频和课件,不仅让农民学到了实用知识,还让农民开拓视野,解放了思想。一位开家庭旅社的农民说,“我原来的生意不好,今天学习后才知道,服务也是一种学问呀!”听到农民这些纯朴的语言,饶海洲心里乐开了花,感觉下乡下村培训没有白费。乡村培训条件艰苦,但饶海洲支农的心风雨无阻。有很多村,没有象样的教室,泥泞狭窄的公路,交通极为不便。饶海洲看到农民贴近窗户,趴在窗外听课的样子,心理很不是滋味,也看出了农民对知识的渴望,更坚定了送课下乡的决心。培训期间,饶海洲每天5:30起床,匆匆驾车下乡,真正做到了风雨无阻,远近不拒。
自开展送课下乡以来,饶海洲共组织了专业技能培训课217节,培训农民2669人,2500余人已重新就了业,许多人已成为当地经济作物、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专业的带头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效益。
饶海洲在送课下乡的过程中常说,“富余农民应该走出去,在外创收也是一条路。”为了给农民兄弟寻找就业渠道,饶海洲几次南下北上,与深圳富士康集团、苏州华硕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本市本县及当地乡镇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培训就业协议,为农民就业牵线搭桥。还利用学校本身的优势通过人才交流网站,经常发布和收集人才交流信息,为农民工介绍工作。
饶海洲一直在思考,农民要真正脱贫致富,最离不开的是政府的好政策。于是,饶海洲积极深入农村调研,向慈利县政府提出科学种植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合理建议。2011年,饶海洲深入到朝阳、岩泊渡、洞溪、三合口、庄塔等13个乡镇,对这些乡镇的土壤、水体、农作物、蔬菜、水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一一作了取样化验,并走访了本县的农业专家,发现慈利大片土壤天然富硒。在慈利支部主委和全体盟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饶海洲向慈利县政府和民盟张家界市委上交了《建立慈利县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制定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现有基础,结合传统生产,建立富硒食品生产为主的产业园区和高新区”等多条具体措施。该建议得到了慈利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将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工作列入了本县“十二五”发展规划。该项目若得到实施,将增加农产品的身价并提升其附加值,全县农民将增加数亿元的收入。饶海洲念念不忘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心系民生,饶海洲盟员用爱播撒希望。
饶海洲是一位关心农民企业发展的热心人。今年4月,饶海洲和支部主委彭辉庭一道,邀请慈利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娄春红和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及专家,一同来到龙潭河一养猪厂进行调研。在养猪厂现场,饶海洲了解到农民企业最大的问题缺资金、缺技术。通过民盟慈利支部和畜牧局的反复沟通,终于将该养殖户纳入国家财政扶持对象,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针对养殖技术落后,生猪出栏慢的问题,饶海洲还多次上门讲授养殖专业知识、生猪防病知识,并建议以养种猪为龙头,发展“立体养殖”,还亲自为该猪厂制定了发展规划,带领该厂人员参观了桃源县双溪口乡的“立体养殖厂”,学习其“立体养殖”的经验,让这位农民企业家坚定了办厂的信心。
饶海洲更是一位“爱心”盟员。听说在慈利县城区紫霞社区罗元香无家庭、无子女、无职业,2013年11月7日,民盟慈利支部班子在主委彭庭辉的带领下,到慈利县城区紫霞社区罗元香家了解情况,看到50多岁的罗元香家特别困难,不仅没有经济来源,而且疾病缠身,生活特别艰难,饶海洲和支部几位盟员纷纷解囊,当场凑出3000余元现金送到罗元香手中。罗元香接过这份心意后,激动得流泪,感受到了民盟盟员对她的关爱。饶海洲说,我们民盟虽是参政党,在为民办实事中,同样也不落后,今后还要发动支部更多的盟员,继续支助罗元香。回到学校后,饶海洲又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献爱心活动,为罗元香筹资2000余元,还有不少衣物,一并捐献。饶海洲在办校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来自农村,那些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学生,每年都要拿出上万元的资金资助他们,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以期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更远。金岩乡红联村学生杨思梅、杨思远两叔伯姐弟,由于父母长年犯病,负债累累,初中毕业后打算辍学打工,饶海洲得知消息后,亲自上门,给二位学生家长送去了衣服、被子、营养品等,还接二位学生来校免费学习,直至毕业。毕业后,饶海洲又把学生安置到苏州华硕电脑集团上班。现在,这两位学生凭自己的知识和特长在厂干得很出色,每月都给家汇款3000元以上,当地群众说,“饶校长真是这两家的大恩人。”
情系“三农”,心系民生,饶海洲在支农道路上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地工作,为慈利的经济建设耕耘奉献。现在,饶海洲与“三农”的情结更紧了,步子更坚实了。(张家界 罗建辉 覃文海)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