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红:苍茫旧梦 绝美青衣
——国家一级演员、岳阳盟员李政红印象
“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人呐喊胡笳喧,山鸣谷动,杀声震天。一路行来天色晚,不觉得月上东山。”这是《杨门女将—探谷》中的一段,李政红一开腔,就迸出一怀悲怆,一段历史,一股飒爽英姿。2004年,她在《杨家将—探谷》一折中主演穆桂英,受到了朱镕基总理夫妇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望着站在舞台上的她,我能深深地感受到,那些消融在她眉宇间的,不仅仅是戏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是她40余年纯真无暇的岁月;那些埋藏在她胸怀间的,不仅仅是普通女人的喜乐哀愁,更是她无与伦比的凛冽人生。
冬日暖阳,晴光寂寂。坐在我面前的李政红,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演员,头顶光环的她,却恍若泊在尘世之外,浑身散发着卓尔不群的人文气息。此刻,她理想的箭矢已穿越这座城市,直抵梦想的家园。凭着从小对艺术的执着,凭着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她走出了一条跌宕多姿的梨园之旅。
决绝人生:9岁背井离乡去学戏
听着李政红一口地道的普通话,或者一口纯正的巴陵话,你难以相信,这是位地地道道的郴州姑娘。
李政红从小酷爱舞蹈、唱歌,自幼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分。只要有电影看,她就大老远地搬个凳子跑,一段歌曲听上两遍变会了。
1978年,湖南省艺术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委托巴陵戏院代培,李政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岳阳。
那一年,她9岁。
一个9岁的姑娘,说着改不了的乡音,孤零零地来到了岳阳,这个她从未来过的地方。她是她们班里唯一的外地姑娘。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宠爱,没有昔日老师同学亲密无间的陪伴,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最初的求学之路,李政红走得并不顺畅。
起初,她以为考上了艺术学校,无非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可是,现实将她的美梦敲得七零八落。对于一个柔弱的姑娘来说,学巴陵戏,最缺乏的,就是力量。为了锻炼体力和意志,一个动作不到位,老师便常常拿着棍子抽打。父母知道后,非常不舍自己娇生惯养的孩子受到这样的磨难,要接她回去。这个9岁的姑娘表现了难以置信的勇气,以及难以想象的决绝:我要学戏。
学巴陵戏遇到的另一个难以越过的坎,就是必须学会说巴陵话。也就是老岳阳话。现在的岳阳大街上,已经很少人会说巴陵话。几十年前的岳阳老街上,这种巴陵话才是岳阳方言的正宗。老师看出她天资聪敏,加大了对她的锤炼力度。为了让她唱腔准确,不受郴州方言影响,老师戒令全班同学:只要李政红说郴州方言,就不准搭她的话。于是,一个外地小姑娘,为了每天能和人说上几句话,她得学会把“吃饭”说成“七饭”,要把“生气”说成“灶死哒”,要把“出类拔萃”说成“好敖呵,好狠啊”,于是,她只能是每天做梦都在说着巴陵话。短短几个月勤学苦练,她已经能够说一口以假乱真的巴陵话,谁也听不出她不是土生土长的岳阳人。
1984年,凭着优越的嗓音条件,以及唱做练打真本领,李政红进入巴陵剧团,从此,她的梨园之路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从那以后,她真正融入了巴陵戏,每一个唱腔,都凝聚了风范,每一个身段,都洋溢着华彩。
卓绝人生:跳下近四米的高台,拿了戏剧界的“奥斯卡”
1992年,新编历史剧《胡马啸》参加中国文化部在福建泉州举行的“天下第一团”戏剧会演。李政红饰演“赵缨珞”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配角奖”第一名。熟悉这个行当的人都知道,这属于是戏剧界的奥斯卡奖项。
当年剧团派她去演出时,她的孩子不到9个月。为了演出成功,她在赴泉州的最后一天才忍痛给孩子断了奶。剧中有一个动作是赵璎珞从3.5米高的台子上跳下来“自杀”,为了演出的真实,她坚持要求真跳。在一次彩排的过程中,她横下心闭眼一跳,结果一落地就站不起来了,送到医院发现脚板骨裂。打上木板固定后,她忍着钻心的疼痛继续排练,剧团的领导和同事心疼她,都劝她休息,可是她不肯,每天要丈夫扶着她到剧团和别人对台词。临上场的头一天,她咬牙拆了木板。第二天正式演出,舞台上她身着长披风纵身一跃,飘然而下,那种凄美震惊全场。后台休息时,她的腿已经不能动弹,看着这么柔美的女子从那么高的台子上,好多记者想一睹她的风采,奔到后台去看她。此刻,她强忍疼痛,平静而炫目。那种美,令人窒息。
那一跃,需要对艺术的执着坚守,需要对经典的敬畏珍视。她的身后,何止是3.5米的高台,那一刻,她分明是身临一片精神高地,遗世独立,清高孤绝。那是她梦想的家园。
苦难人生:用艺术拯救荒寒的岁月
作为一个女人,她有资格骄傲,因为她美丽的面庞和身影。
作为一个演员,她有资格骄傲,因为她坚韧的精神与信念。
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妹妹,她却需要温暖的心灵救赎。
她演戏,戏也教给她很多东西。
2005年,她的哥哥被病魔夺去生命,远在千里之外,她强忍悲痛在湖南省录音棚录制大型戏曲歌舞《沁园春·雪》,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她眼角滑落两行清泪,是痛楚,更是荒凉。
2006年,她的父亲病重住院,她却在排练大型历史剧《今上岳阳楼》,自古忠孝两难全,李政红难掩心中牵挂,却坚守在岳阳排练,多少次深夜梦回,她泪湿枕畔,恨不能飞身回去跪在父亲床头。最终,在《今上岳阳楼》中,她成功塑造了跨行当的舞台艺术形象,从青衣一直演到武旦,荣获了2006年湖南艺术节“田汉戏剧”表演奖。
拿到奖的那一刻,她宛若涅槃,她眼前浮现的,是身边支持她的同事朋友,更有另一个世界里含笑的亲人。
时隔多年,说起这些旧事,她依旧难以平复心中愧疚。
幸福人生:愿将灵魂交与舞台,换取生命灿烂的风景
李政红是个远近闻名的戏疯子。很多个夜晚,她睡在床上琢磨戏,边琢磨边唱,多少次唱得泪流满面,常常吓坏了孩子。苦练唱功,常常吓得孩子要命。走在路上,她会不自觉地突然唱起来,吓得路人纷纷躲避。
巴陵戏后继人才匮乏,为解剧团燃眉之急,李政红慧眼识才,在剧团新招收的学生中发现了好苗子易力,她着力培养,易力不负厚望,成为戏校出类拔萃的小名将。
有人曾问过李政红:你选择了这种行业,后悔过吗?
李政红说:“今时今日,我未曾后悔。我相信在有生之年,我也不会后悔。我觉得,我这辈子能把我最大的爱好当为自己的职业,这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幸福。”
确实,在她的唱戏生涯中,有好几次,她有机会脱离这个行业去演电影、演电视剧,几次导演跑来剧团招人,她都面试成功通过,她却放弃了。也许,她去演电影电视了,凭着她姣好的面容、脱俗的气质,她会成就另一段辉煌传奇。可是,她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小众,选择了这条寂寞漫长而又孤绝的人生之旅。
“世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世人看不穿。”听着李政红的一席谈,我想起来这样一句话。她,就是戏中一段人生,纯粹、悠远、淡泊、无欲无求;她,演绎了许多过客,却主演了自己最真实的人生。她也许傻得另类,却一直走着自己想要走的一条路。或许,她失去了很多看得见的东西,但她却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收获了一片纯美的人生原野。(长江信息报记者 李颖)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