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一善于梦想的人。但不得不说,政协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机关干部,从政协委员到市人民政府建议提案督办员,每一步,都与政协有着紧密的关联。在生命的原野上,政协就像是一块辽阔的沃土,吸引着我,滋润着我,培养着我。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2003年秋,接到民盟益阳市委电话,让我去填写市政协委员推荐表。我懵住了,有惊喜,更有意外。虽然参与过不少盟务活动,与一些政协委员也有过接触,但委员梦断然是不敢做的。回首往事,有几个人是不能不提的。
23年前,我在家乡教书。一位姓汤的教师,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因为她是县政协委员。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报纸都难以看到,外界的许多大事,都是通过她了解的。那时虽然不知道政协是干什么的,但至少感觉到了政协委员的神圣与神秘。那份羡慕,或许是我亲近政协的源泉。1998年,时任益阳市二中副校长的曹爱军,推荐我加入民盟。入盟那天他找我谈话,说想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有地位,本职工作一定要出彩。在他的引导下,我积极参加政协、民盟的征文、演讲等活动,结识了大量的社会精英人士。大家情牵家国、心系民生、仗义直言的个性,给了我极大的触动与影响,我觉得,那样的人生有一种别样的精彩。2002年,区文联主席陈知觉先生调政协工作,作为作协的老朋友,我应邀参加座谈。陈主席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政协,还建议我创造条件积极向政协靠拢,其诚恳,其热情,大大拉近了我与政协的距离。
一个拥有梦想的人,是不敢懈怠的。从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到第一本专著的出版,从学校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到全市首届名师,从一名普通盟员到民盟市委委员,我一直在努力。这些年,我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1800多篇,主编教育教学类著作80余本,在重庆的全国语文教育研讨会上,我被推选为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会长。没有想到,陶醉在自我世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我,忽然不是“世外之人”了——2013年,我成了第三届益阳市政协委员。此时,大家或许会明白,正是那份珍藏多年的朴实梦想,让我对政协有了这种炽热而敬畏的情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一次参加市政协会,我感觉是冰火二重天。作为新任政协委员代表,会前我接受益阳日报、益阳电视台、益阳电台的采访,几家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对我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回到乡下,乡亲父老都说看到了我的形象;实际上,内心的紧张却鲜为人知。我像一个从未操练的士兵,一下子被推上了战场。记得盟内政协内委员吴志明的一句笑语:“政协委员不是来吃砣子肉的,得为民代言,得发出声音。”那话虽然不是针对我,可怎么听都像讲的自己。砣子肉吃到嘴里,还真是咽不下去!因为那年我没有上交一个提案,小组讨论时的发言几乎可以忽略。
从市政协三届一次全会后,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凡是政协与民盟的活动,都要积极参加,不能缺席。2005年,参加文教卫体委小组的委员察效能活动,早出晚归,那两个月一直穿梭在市直单位。2007年,参加市政协察民情活动,我与盟友们深入龙山港、东风岭、铁铺岭等多个社区,发问卷,听情况,细细倾听百姓呼声,前后耗时半月有余。因为自己在学校工作多年,对教育的情感更为深厚,几乎每年都提交了与教育有关的提案。尤其是我撰写《加强城区教育格局调整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协的高度重视。2009年,盟市委与市政协文教卫体委联合就此开展调研。在梅敏亚副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与视察、调研活动十多次。城区学校的整合工作终于在2010年启动并完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盟市委集体提案《改善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议》,被列为当年的政协一号提案和主席督办提案,后来相关建议被写入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了中心城区“两扩六建”建设方案的出台与实施。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上,吴忠雄市长说,“中心城区学校‘两扩六建’与桃花仑小学校园通道的建设,有委员的功劳啊!”而这两个调研,我都有幸参与。在政协波澜壮阔的画卷上,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浪花,这便是一个委员最大的幸福!
担任政协委员的这段时间,进机关,走企业,下基层,逐步进入角色,我参与大型的调研视察、行风评议、社会服务活动4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30多件,代表民盟益阳市委3次在市政协全会上发言。政协和民盟还给了我很多的关心与荣誉。第四届政协期间,我担任了教育组的副组长;第五届政协一次全会上,领导推荐我担任提案委委员,任副组长。承蒙大家厚爱,本人3次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委员。经常有人问我,担任委员是什么深受。我说:“政协就是一个平台,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委员自己。你越是勇攀高峰,参政议政的视野才会越开阔;如果只在乎所谓的光环,那就真的成了吃“砣子肉”的委员了。”
“身无半亩地,心忧天下事”
这些年,民盟的唐赛娥,医专的刘毅,益阳日报的谭绍军,一直是我的榜样。两届政协委员下来,要说自己最大的变化,那就是多了一份情系社会民生的情怀。2012年7月,从益阳实验小学经过,当时正遇大雨,校门口的一条主要通道由于道路改造,变得坑坑洼洼,几乎没有落脚之处。我主动与市住建局联系,不出一个月道路便得到了维护。8月,我到市图书馆查找资料,发现外地的地志全面,益阳本土的地志却只有三五本,了解到是因为经费紧张的情况后,我到市地志找苏兆虎主任汇报了这一情况,他爽快地给图书馆送了一套13本的益阳年鉴。12月份,我从团圆南路经过,发现有几处道路破损严重,险象环生,有一次还亲眼看到一辆的士由于避让对方撞到了绿化带上。我便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两次拨打了市长热线电话“12345”,请政府部门关注此事。2013年春节一过,团圆南路便得到了整修。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不再是看客,而是一个关心“丽都益阳”建设的热心人。
2013年7月,在市政协提案委曹运初主任的推荐下,我受聘担任了市人民政府建议提案督办员。大家戏称我是“委员中的委员”,我倒是清醒自己肩负的责任,知道自己是“给所有委员服务的委员”。督办员这个身份,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部门、更多的委员,懂得了辩证看待社会事物与宽厚待人的重要。有一次参加提案督办会,市政协委员、1+1装饰公司总经理易军强的一段话,让我极为震撼。他说自己之所以写这提案,是因为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亲眼看到了一位老人的离去。说到动情处更是哽咽难语。他告诉大家,那位老人,就是他的母亲!提案背后的那些酸甜苦辣,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作为督办员,若不对委员带着一分尊重,不对提案心存一份情感,如何能够做得好这项工作!2013年7至8月,我参加市直17个单位的建议提案公开办理,那段时间几乎每晚都在学习委员的提案,有好几次写完督办意见均已是凌晨。近200份建议提案及答复件,我篇篇过目、件件上心,生怕有负了委员们的期望。
回想自己十年的成长经历,民盟帮我实现了从普通教师到机关干部的身份转变,政协让我实现了从“重小我”到“顾大家”的思想升华。我深深地懂得,想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永远没有终点,有的只是一次次的启航。(益阳市政协委员、民盟益阳市委秘书长 罗小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