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处东经109-111度北纬27-30度之交,云贵高原与两湖平原交接带的武陵山区。1988年8月,它诞生了第一个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中国民主同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从而谱写了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新篇章。
民盟中央、民盟省委高度关注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民盟湘西州委配合民盟中央、民盟省委领导开展与武陵山片区有关的调研活动,为湘西自治州率先享受国家对武陵山区的优惠政策提供科学性决策依据。2011年,国务院正式确定湘西州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区。随着国家对武陵山区优惠政策的实施,民盟湘西州委抢抓机遇,主动参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调研20多次,有10项课题获得国家、省、州成果奖。共提交议案、提案32件,被列为重点议案、提案10多件。其中《关于建设“美丽湘西”实现我州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建议》被列为州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唯一议案;《加快产业技能人才成长,助推民族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被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选为大会1号协商发言;《抓住武陵山区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我州扶贫攻坚的步伐》被州政协列为1号重点督办提案。民盟州委还就加快湘西科学发展建言献策100余条。其中《关于生态扶贫开发模式初探—以湘西州扶贫开发为例》调研报告,中共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签署了承办意见。吉首大学教授鲁明勇参与州、市政府对武陵山片区开发与扶贫攻坚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共撰写调研理论文章10多篇。获国家民委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州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他提出的将民族文化转为旅游产品、盘活吉首土地资源、发展吉首市临空经济战略设想等,被湘西州、市政府采纳实施。
长期以来,民盟湘西州委坚持“州委定点、支部挂户、盟员结对”的扶贫模式,先后共投入扶贫资金10多万元,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30多期,发放农业科技资料千余份。免费看病1万多人次,发放药品2万多元,发送《健康手册》10万册。捐资助学3万元,资助33名特困学生。支部挂户扶贫20多户,现均已脱贫致富。盟员专家结对扶贫30多人次,吉首大学教授谷遇春坚持26年信息科技扶贫,为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盟员专家为企业攻克废渣利用科技难关获得成功,为企业增效1500万元。近年来,湘西自治州共有30多位盟员获得各种奖励,完成国家、省、州科研成果20多项,当选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民盟湘西自治州委宣传部 张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