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疆旅游产业对自治州的启示

编辑:redcloud 2012-10-19 09:24:00

 

新疆旅游产业对自治州的启示

民盟湘西自治州委

201210月)

 

2012919日至926日,民盟州委4名机关专职干部与其他盟市委同志一起前往新疆吐鲁番、天池、喀纳斯、克拉玛依等地对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以上地区的部分景点景区建设,座谈交流了“创优”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看、听、议,深受感触和启发。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外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内与甘肃、青海、西藏自治区为邻,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人口约2000万。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有“天然博物馆”之称。境内冰川与火洲为邻,雅丹地貌、戈壁与绿洲草原相伴,雪山与湖泊相映,连同29个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构成了新疆奇异的自然风光;有着古丝绸之路上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古城堡、古石窟、古寺庙、古驿站、古屯田遗址、古墓葬等诸多的文物遗存,加之47个民族、8种宗教的民族和民俗风情,风格特异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美食等迥异于内地的异域风情组成了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新疆致力于将旅游资源大区建设成特色旅游大区、旅游经济大区,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发旅游项目,超常规的发展思路,高起点的旅游规划,多元化的强势资金投入,高品位的旅游形象策划,超强阵容的旅游宣传促销,使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很快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004年,新疆接待入境旅游者31.69万人次,创汇9108.3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241.5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9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116.5亿元人民币,已占GDP5.7%。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应带动全疆交通、餐饮、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发展步伐,乌鲁木齐、库尔勒、吐鲁番、克拉玛依、喀什、哈密六座城市已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阿克苏市、伊宁市、石河子市、阿勒泰市正在迎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全疆已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塞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的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五区三线”发展格局。新疆旅游产业走上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特色鲜明的健康发展之路。

新疆旅游之所以发展较快,固然与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异域风情不无关系,但当地党委、政府开阔的思路和发展旅游业的一些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促进大旅游发展格局。这次考察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当地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全社会人人都在关心旅游业,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全民旅游意识深入人心。各地党委、政府都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从自治区政府到各地州市,均把旅游业作为政府主导型产业,在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形象策划、旅游市场营销中,政府的市场调研、政策扶持、服务职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挥。各地对旅游规划和形象策划都着眼于高起点、大手笔,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全国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大旅游、大发展”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产品和旅游时空布局为核心,制定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按照做大、做精、做强、做出特色的要求,结合实际,在科学、准确进行旅游形象定位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和积极探索。吐鲁番地区作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继精心打造“吐鲁番葡萄节”黄金旅游品牌之后,为更加全面、科学准确地概括吐鲁番旅游形象,委托复旦大学进行“吐鲁番地区形象竞争战略”课题研究,将吐鲁番形象战略定位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绸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园”。科学而深度的形象定位,带动了吐鲁番旅游产业项目开发的创新,催生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葡萄长廊步行街、火焰山地宫景区、王洛宾音乐艺术馆等新的景区景点项目的建设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吐鲁番旅游的内涵。

2、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立足于民族的、历史的、民俗的、自然的特色旅游资源,各地因地制宜、狠下功夫,深入挖掘各类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在精品、特品、绝品上大做文章。老景点、新包装,新景点、精包装,采取传统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发旅游精品,树立旅游品牌形象。为改变新疆旅游旺季太旺仅集中在每年七、八、九三个月的现状,将旅游一季歌改为四季歌,自治区旅游局在总揽全局、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冰雪旅游、文化观光和民俗体验为主题,再造新疆旅游新品牌的战略构想,2001年率先与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打造了“丝绸之路新疆冰雪旅游节”的品牌,一举打破了国内冬季旅游市场常年由黑龙江冰雪游为代表的东北旅游垄断市场的局面,推出当年就接待来自海内外冰雪旅游客3万余人。近年来,已形成了以乌鲁木齐、昌吉周边为代表的赏冰滑雪旅游圈,以石河子、五家渠两个兵团城市为代表的红色旅游项目,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四地州也在将旅游资源大整合、大规划、大促销的基础上,推出了民俗风情、文化观光、沙漠探险等旅游项目,使旅游产品发展走向了多元化。在景区建设上,各地都舍得大投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以大手笔的策划、建设、包装及深度挖掘,凸现旅游文化内涵,树立品牌。石河子市新建的兵团博物馆,布展形式上,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实物、文字、图片材料,展现新疆建设兵团进疆后的艰苦创业史,更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虚与实相结合,以立体影院的方式再现兵团建设场面,给游客以强烈的震撼。吐鲁番对火焰山景点重新策划,深度挖掘,充分利用《西游记》神话小说的影响,投入资金建成了火焰山地宫文化景区。地宫内,以浮雕形式展现《西游记》精彩故事片断、以人物雕塑、图片文字展现的吐鲁番历史文化名人展构成了景区地下文化长廊,以孙悟空金箍棒形式设计的世界最大的室外温度计等不仅赋予老景点以新的文化内涵,更极大地提升了这一景点的档次,连同地宫内设立的旅游商品专柜、地宫外驼队等游乐设施,把过去旅游线路中仅为摄影留念的一个点,变成了游、购、娱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大大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参观和滞留的时间。

3、以“创优”为载体,优化城市综合旅游环境。发展旅游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旅游业来说,城市的处处、时时、事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和条件,都是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正是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的有效载体。基于上述认识,新疆各地州市从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大局出发,以“创优”为抓手,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综合配套网络的完善,起点高、魄力大。我们所到的城市中,吐鲁番市、库尔勒是全国首批创优城市;2004年,乌鲁木齐、喀什、克拉玛依、哈密市也相继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考察期间,阿克苏市、伊宁市、阿勒泰市、石河子市正在接受创优验收。各地都以创优为载体,重视和加强了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建设,抓住旅游“游、购、娱、吃、住、行”六大要素,全面优化旅游环境,不惜巨资努力建设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体系。一是交通网络完善,便捷。新疆的交通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体、铁路为骨干、航空相配合、覆盖全疆,连通国内外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在公路建设上,所有通往景区的道路均在国家等级公路标准以上,加之完善配套的道路交通标示,有效增强了景点、景区的可入性。二是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程度高。各旅游景区内水、电、通讯设施配套完善,从公共图形符号设置到高标准的环保型公厕,无不彰显人性化的服务理念。阿勒泰、阿克苏等地紧紧围绕“城市争国优、景区创A级”的目标。狠抓规范管理,使景区景点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接待水平显著提高。三是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改造,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各地都把城市建设纳入大旅游的格局,普遍实施了以塑造城市新形象为目标的“绿”、“亮”、“净”、“美”、“畅”等城市改造工程,使城市形象、品位得到了很大提升,旅游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绿化成效突出,已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评为公园城、生态城的石河子市,绿化覆盖率达42%,居全国领先地位。阿克苏市为“创优”,专门成立了创优政策研究、城市美化、城管环保等10个工作小组,投入大量资金清理背街小巷、死角的垃圾,更换旅游标识、改造公厕,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使市容市貌发生了极大变化。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宾馆、酒店的改造升级工作,使星级宾馆由原来的8家增加到了13家,旅游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4、突出形象策划,高度重视宣传促销。新疆各地都将市场宣传促销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始终着眼于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按照“科学运筹、合理规划、推陈出新”的原则,立足于各地州市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的内涵和潜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积极推出新卖点、新亮点。在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和宣传上,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前介入,组织力量,提炼旅游资源主题,策划、塑造旅游形象,制定市场开发战略,明确促销主攻方向,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广泛参与旅游宣传促销的格局。在政府主导战略的推动下,各地不仅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展示会、洽谈会,利用多载体、成体系的旅游宣传资料进行宣传促销,还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举办各具风情的旅游文化节,为旅游宣传造势。新疆丝绸之路“冰雪旅游节”,阿克苏地区各县市联办的“龟兹旅游文化节”,吐鲁番的葡萄节、“国际沙雕节”等,异彩纷呈的旅游节会为新疆旅游品牌的树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办节思想也由过去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经历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并向“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向发展。为有目的的开拓客源市场,有的地区还采取异地办节会的形式,扩大目的地影响,展示当地旅游产品,树立旅游形象,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形成了强大的旅游宣传促销态势。同时,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异域风情上大做文章,充分利用歌舞、服饰、小吃等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宣传新疆。品尝民族特色小吃,欣赏民族歌舞,到少数民族家做客已成为新疆旅游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产业、商贸流通的繁荣和发展,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也因此走出新疆,走出中国、走向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新疆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升我州旅游品质的启示如下:

1、观念转变是旅游产业与升级优化的关键

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性的认识,破除原有观念的束缚,采取各种可以采取的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优化。

1)进一步树立旅游精品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各种媒体和工具,向外积极推介湘西的旅游资源,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深度整合和挖掘。要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发展旅游,把人的需要摆在旅游业发展的首位,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对魅力湘西生态风情和神秘湘西民俗文化产生旅游需求,加快湘西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使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和谐产业。

2)树立全局意识。统筹规划,妥善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旅游名牌。加快湘西旅游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优化,使旅游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培育市场,做大做强旅游市场,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成合理的旅游产业布局;要力求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改变湖南旅游产品的布局结构。

3)利用集群理论和成长理论分析湖南旅游产业的转型和结构升级优化问题。要不断优化旅游资源配置,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提高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相协调。要大利发展以以武陵源为龙头(包括桃花源、王村猛洞河、吉首、凤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水乳交融的旅游集群。

4)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要按照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加强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大历史名城、历史街区、重要文物等设施的保护,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5)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湘西旅游产业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组合运用各种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和谐格局,走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之路,加大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

2、制度创新是旅游产业升级优化的根本保障

制度创新层面必须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升级的辅助动力机制,正确引导旅游消费,协调旅游业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融合当代文化和民族文化,最终为旅游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支持。

1)正确引导旅游消费。在满足和挖掘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要适时地对游客的旅游消费进行引导,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更多的消费者从简单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形式转变,从而为产业的转型提供市场基础。在产品开发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创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树立产业品牌,实现结构的转型。

2)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公众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要立足其不同角色定位,发挥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应有的作用。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要做好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不断完善旅游管理制度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对产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直接实施者,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开发新的产品,满足游客新的旅游需求的同时,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切实地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社区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要采取措施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要从制度方面保障其能够在旅游开发中能够享受相应的收益,调动当地居民的保护积极性,使居民自觉地维护和保护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

3)推进政策创新。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适应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趋势,整合旅游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旅游产业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促进各相关规划的配套衔接。其次,完善旅游精品标准,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作法,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精品标准系统,根据旅游精品综合标准的要求,对产品线路、服务规范、配套条件等各个方面建立科学的标准,以推进旅游精品战略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第三,加大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投入,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投入旅游产业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国内外各种资金投向旅游产业,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要加强对发展旅游产业的宣传,加大旅游产品的推介力度;要进一步促进形成发展旅游产业的合力。

4)实现文化融合。要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的民族语言、文字、服饰、民歌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存储和保护,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强化民族文化原创性和民族文化的保护,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受现代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而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娱乐、节庆活动退化,使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湘西应该利用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文化和技术,根据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加快创作一首像《太阳岛上》那样的名歌,创造一台像《云南•映象》、《印象•刘三姐》那样的原生态精品节目,拍摄一部像《五朵金花》、《少林寺》那样的影片等文化工程的打造,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

3、技术创新是旅游产业升级优化的核心

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动力机制系统中,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核心机制。技术创新对旅游产业转型与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是旅游产业升级优化的内在优势,是获得旅游产业垄断优势的前提,是旅游产业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企业和政府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依托湘西优势资源,优化旅游产品布局,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通过发展复合旅游产品,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长游客的消费链,从而增加人均消费额,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益。要大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2)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可对照湘西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加快培育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坚持在完善和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如运动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主题旅游、会议旅游等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

3)可立足文化创意,推动湘西旅游产业的转型与结构升级优化。通过文化创意,开发出高文化附加值的新的旅游产品,赋予老景点新的内涵和价值,宣传更好的旅游活动,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可通过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优势,将原来落后的、附加值低的和服务落后的旅游项目会不断地被市场淘汰,推动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