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雷锋“助人为乐”精神漫谈

编辑:redcloud 2012-04-09 15:14:01

50年前,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在指挥战友练车时不幸牺牲,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军营、朝夕相处的战友和留下他成长足迹的山山水水。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他的殉职引起了当时共和国领袖们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为他题词,全中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

一个普通战士身上的“助人为乐”“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爱憎分明”等良好品德成为一个时代的道德标杆,引领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求真向善,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50年来,雷锋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扩充,成为我们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这个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精神文明方面的问题也频频出现,公交车上不让座、老人倒地不敢扶、邻居有难不相救等失德事件时有耳闻。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确应当深刻反省,我们的助人为乐精神怎么变得如此淡漠呢?

助人为乐本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它是敦睦邻里、和谐社会的润滑剂。雷锋生于旧时代的一个贫穷家庭,父母早逝,他是在乡邻亲友的帮助和关照下成长的,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就播下了“助人”之德的种子。这种子随着他的成长发芽、生根、长枝,当他沐浴着党的阳光和新社会的温暖走进军营后,帮助他人就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信念和人生价值。事实上助人为乐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共有的纯朴的信念。那个时代的人是从贫穷中走过来的,经历过贫穷和困厄的人最懂得感恩,而助人为乐就是感恩的方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的助人为乐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恰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助人为乐才最值得钦佩和学习。这也是雷锋精神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珍藏的原因。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后,人们似乎不懂得感恩了,甚至有些人觉得自己拥有的物质财富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和他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所以他不需要感恩任何人,也无须去关心呵护任何人。事实上世间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没有他人的勤奋与奉献,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享受优越的生活。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农民的辛勤劳作哪有我们的丰衣足食?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农民工的挥汗如雨哪有城市鳞次桎比的高楼大厦?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工人夜以继日的奋斗哪有各种各样现代机器的更新换代?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们夙兴夜寐地清扫大街小巷哪有洁净的城市和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当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只是因为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才会有个人境遇的高下之别。如果我们能清楚地明白这一点,那么心中装着他人就会成为共同体成员的基本道德义务,关爱他人、感恩他人,就会成为一种共有情怀,助人为乐就会成为大家的共同信念。倘如此,学雷锋就不会成为一种轰轰烈烈的运动或热热闹闹的形式,因为人人都是本质意义上的雷锋。

周彪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