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志,现在中共蓝山县委宣传部工作,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在省市媒体供职,于2010年底回到蓝山。他自2004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知音》、《湖南日报》、《永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新闻和纪实通讯作品600余万字,并有不少作品获国家、省、市新闻奖。此外,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文学创作,已在《中国文艺》等纯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作品50多万字,且有作品被《中国诗歌,散文文集2006》、《北美枫》(加拿大)、《当代青年诗人代表诗选》等大型选集收入。著有诗集《黎明的守望者》、小说集《午夜欢歌》、散文集《二十年后散记》、编辑《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本》。
去年,蓝山在全国首创“10+100”新农合补偿模式初,他便凭着记者的敏锐性,开始跟踪关注,直到7月21日至22日,全市医改工作现场会在蓝山召开,他看到县里的汇报材料上,已经体现了“10+100”医改模式实施半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他认为,推介宣传这一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先后来到该县新圩、竹管寺等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5天的深入采访,采访人员达100余人次。回来后,先后写成了消息和通讯,并很快在人民网、新华网、红网、《湖南日报》、《永州日报》等主流媒体重要版面刊出,产生了强烈反响。
随即,中央省市媒体跟进集中采访推介,使得蓝山这一医改模式,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蓝山这一湘南边陲小县,因此名声大振。先后有国家卫生部官员薛海宁、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市委书记张硕辅、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等国家部委、省内外卫生部门100多批次的考察团来蓝山考察学习 这一模式。他们认为,蓝山推行的这一模式是 “可行、可调、可控、可复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复制性和推广的意义。这一创新之举,让农民看病更舒心,在全国基层医改中起到了领先和示范作用。(李红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