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进大学深造。回忆起这些年的育儿经历,感慨颇多。教育子女,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礼貌。女儿刚刚学会说话,见到熟悉的人是一定要打招呼的。我孩提时候,邻家伯父常说:“养子不教,不如养猪。”又说:“进屋要晓得喊发财,出门要晓得喊少陪。”大凡从小晓得见人就喊的小孩,家教都比较好。小孩很阳光,很开朗,自然人见人爱。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也较强。
二是孝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的最好培育是父母的言行。有则寓言:爷爷对孙子过于严格,常常有好吃的不让他吃,还说:“他还小,有吃在后头。”孙子去放牛,只把母牛牵走,却把小牛关在栏里。爷爷责问孙子,孙子扬头答道:“他还小,有吃在后头。”与之相对,现实中常有人对子女很溺爱,对父母却缺少孝顺。殊不知子女成人自己老了以后,子女走的正是当年自己走的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轮回概莫能 外。
三是读书。读书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头等大事。要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须从很小的时候抓起。我女儿两岁时,天天缠着我给她讲故事。讲了一段时间,脑子里讲空了,父女俩也厌烦了,我只好找出几本漫画打发她,没想到效果极好。孩子渐渐入了迷。弄不清楚的时候,她会找你问,凡是她觉得看得懂的时候,她就津津有味地看。出门探亲访友,书与书包是一定要随身带着走的。现在的书都比较贵,看书的速度又很快。父女俩就到旧书摊去淘书。去的次数多了,与书老板就熟识了。于是上门去挑。老板进了书,隔三岔五也会给我们打电话。年龄渐长,孩子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博,越来越深,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买了很多书,读了很多书,花费却不是太大。爱读书的习惯自然而然养成了。
四是要多学点有用的东西。长大后,至少要有个一技之长,要有个谋生的本事。俗话说:“艺多不压身。”我从来不担心孩子成人后有不有出息,但我总觉得小的时候不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大了后再学恐怕就迟了。我小的时候,除了上学就是农务,直到大学快毕业时,才对篮球、象棋、围棋、笛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虽然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毕竟发蒙太晚,基础太差,常常为自己“生不逢时”感到遗憾。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我从来没有渴求女儿成名成家的想法,但作为一种兴趣和特长,作为一种启智和修身的途径,是可以广泛尝试一下的。大概从四五岁开始,我带她去学围棋、书法,她也很感兴趣,曾经还取得过一个全国少儿书法比赛的一等奖。后来喜欢上了声乐,非常迫切地想拜师学习。我就跟她说:“学东西最怕浅尝辄止。你现在已经满了十岁,开始懂事了,不能再像小时候可以练着玩,从现在开始,最好集中精力学一门特长,就看你自己有不有信心和毅力。”女儿态度很坚定。于是我带她拜访了著名声乐教育家余开基教授。说来有缘,我跟余教授相识甚久,余教授又在岳麓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中当过女儿的评委并对她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于是破例收下了不满十一岁的女儿作徒。女儿很懂事,也很刻苦。每个礼拜周六或周日六点多就起来,匆匆忙忙赶往十多公里外的老师家。十三岁开始,还要再赶十余公里去学钢琴。直到高考,长达七年,不管风里雨里,无论春夏秋冬,除开特殊情况,女儿从未间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女儿参加过省市多次声乐比赛,取得过各种荣誉。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女儿参加全国部分高校的特长生考试,同时与北京理工大学等几所重点大学签约,最终以声乐专业测试排名第一、高考文化60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虽然苦学七年最终却没有走艺术专业的路,但女儿对声乐的爱好却坚持不懈。她依旧活跃在校园的文艺之中,依旧是校园文艺的骨干,依旧坚持向名师学习。对于自己的付出,女儿常常告诉自己的师弟师妹:“声乐带给我很多的启示,很大的享受。只要处理得当,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五是要懂得活着的意义,或者说是做人做事的目的。我常常告诫女儿,到了我们这一代,基本上已不存在养儿防老的问题了。两口子退了休,年龄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经济负担是没有了。到了你们这一代,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从某种意义来说,钱于个人,可能越来越会失去奋斗的动力,因此,你们很有必要想一想:挣钱的意义是什么?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还有很多地方比较落后,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去帮助那里的人们,帮助他们的孩子上学,帮助他们修桥修路。”日前,我到北京学习,已读大二的女儿与我谈心时对我说:“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真幸福!我计划着明年考公费研究生赴发达国家去留学,回来后就到长沙工作,我相信五年后的长沙一定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际化大都市。”
我为你感到欣慰,我的女儿。我也为我美丽的长沙和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赵为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