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迪华,湖南省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员,民盟衡阳市委委员,政协衡阳市委委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理事,衡阳市企事业文联副主席,衡阳龙泉集团总经理。连续六年被民盟衡阳市委评为优秀盟务工作者,他所领导的支部被民盟湖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陈迪华,凭借自己的独特眼光与胆识,几经磨难,数历坎坷,从一无所有的毛头小伙,到现在事业有成,声名远扬的企业老总;从对书画、京剧艺术孜孜以求的爱好者到如今儒雅倜傥的书画院长、票协主席;从一名关心时事,心怀天下的普通百姓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政协委员,风雨人生几十年,他以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稳重圆融的处事风范与亲和儒雅的学者仪态为人称道,同时,也为自己勾画出了一道靓丽无比的人生弧线。
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民营企业家
陈迪华出身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一大家人挤在10多平米破烂的平房。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在饮食店做会计的父亲微薄的工资。
十六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陈迪华辍学到冶炼厂当学徒,做的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但他毫无怨言,埋头苦干。很快成为工厂不可或缺的生产骨干。改革开放之初,陈迪华承包了一间小工厂,招了十几个工人,就这样干开了。凭着他对市场准确的判断力和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个小工厂办得红红火火。一辆旧单车,一个拉链都坏掉的人造革皮包每天与他形影不离,一天几十里路,一份份信任化作了一单单业务。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提升,陈迪华又租下了一家破产企业,招工一百多人,将项目扩大到机械加工、锻压加工、汽车修理、塑料制品等项目。自此,事业一天天做强做大起来。
1990年至1994年,陈迪华带领兄弟几人三下海南。经过5年的打拼,赚取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们没有忘记家乡和当初的梦想。1995年,陈氏兄弟毅然回到了衡阳,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在衡阳,兄弟几人组建成立衡阳瑞丰房地产有限公司。创建之初,公司以“造福雁城,回报社会”为宗旨,相继开发了瑞丰大厦、龙泉商业城、龙泉国际商业广场,投资领域已涉及到金融、餐饮、医药等行业,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到如今,已成为在衡阳业界颇有名望的龙泉集团。旗下的瑞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子公司已形成商业、地产、担保、物业、餐饮、文化等集群配套的产业链。二〇〇六年,集团被国家农业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评为“中国最具挑战潜力百强民营企业”;二〇〇八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大明星企业”称号,二〇〇九年评为市、区二级“文明单位”。
致富后的陈迪华没有忘记创业时“回报社会,回馈大众”的宗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逢国家遭受地震、冰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时,都感同身受,组织自己的员工向灾区捐款捐物,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4万元,为他们灾后重建略尽绵薄之力;在市委举办的“万企联村”活动中捐款20万元,帮助偏远山区修路铺道,改善交通;为重建石鼓书院的捐资20万元,这也是该项目收到的第一笔款项,此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称赞与肯定。一直秉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龙泉集团,对大学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尤为重视,对他们来“龙泉”创业给予了许许多多优惠政策,目前,旗下的大型商场共安置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矢志传承中华文化的书画院长
历经数年的不懈拼搏、开拓创新,龙泉集团已成为衡阳小有名气的品牌公司。这时的陈迪华做出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公司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
2002年,公司成立龙泉书画院,陈迪华出任首任院长。此举开全国民营企业创办书画院之先河,被《中国书画报》报道为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书画院。书画院自成立以后,每周都举行笔友聚会,大家以笔会友,切磋书艺,互赏佳作,给众多书画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陈迪华长期自费添置纸张笔墨,并置办了专业的设施设备和工具。这一切在别人眼里有些不可思议,商人不都是唯利是图的么?老陈你这样到底图个啥啊?每当这时,陈迪华总是淡淡一笑:“我现在有这个能力和精力了,能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本地艺术新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很开心,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2005年9月15日,为加强两岸文化和情感的交流。陈迪华举办了“海峡两岸书画联展”,台湾三十多位艺术家以及省内外和本市的书画家共五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亲笔题写贺词,彭崇谷市长亲临开幕式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盛况空前,享誉海内外,国家、省、市等十多家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新华社发来专电表示关注。海峡两岸书画联展的成功举办,让书画院声名鹊起,美名远播。同年,书画院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团组织”。
陈迪华前行的脚步并未因为荣耀而止步,他又相继创办了报刊《龙泉书画》、《龙泉商报》和“龙泉文化网”。特别是《龙泉书画》为推介衡阳书画文化倾尽全力。开设的“名家介绍”专栏,每期介绍一位在衡阳书画界颇具影响力的书画大师,熟稔精致的文笔记录着大师们艺术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又配以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来展现他们卓越的艺术成就,让读者在图文对照中尽情领略大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与不同凡响的书画功底。
为给爱好文艺的人们寻一处精神家园,陈迪华先后成立了龙泉京剧票友协会和龙泉爱乐合唱团。吸引了不少文艺爱好者加盟,他们之中,既有在职的政府公务人员、教师、医生,也有离退休老干,参加活动的常有几百人之众,每逢周日大家聚集到一块儿,吹拉弹唱,相互切磋学习,其乐融融,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给大家带来的乐趣。陈迪华积极组织票友,多次举办大型京剧演唱会、“京剧进校园”等活动,为广大市民送去文化大餐,一种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正在成为雁城文化的主流,不少人远离了打牌、酗酒等陋习。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该让青少年参与其中,才能焕发活力。在长期的文化建设中,陈迪华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在衡阳市一中等几所市重点中学开设京剧培训班,对学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戏曲素质,带动更多学生学习京剧,爱好京剧。他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指导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为办好少儿书画班,陈迪华呕心沥血,策划编写了一套《学写第一笔》系列书法丛书,指导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学习书法。他的辛勤换来了学员的进步,在参加市、省、全国的书法大赛中学员频频获奖,佳作不断。
如今,龙泉文化已成为衡阳企业文化的一面鲜艳旗帜,书画、京剧、舞蹈、合唱、模特、健身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逐步形成一种儒雅与健康同步,传统与时尚并举的“大文化”态势,深入人心。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等部门领导曾多次莅临龙泉指导工作,对龙泉的企业文化建设予以高度评价。
积极为民代言的政协委员
2002年,陈迪华光荣加入民盟,成为区、市两级政协委员,写出第一份提案后,便一发不可收,第一年就交出提案20余份,其中不少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湘江风光带护坡的修整让他最为得意,一次他与夫人在湘江河畔散步,见到湘江堤岸由于年久失修,有些路段早已坍塌,残砖断垣,破落不堪。陈迪华见了,心里不是滋味,当晚就提笔写了一篇关于湘江风光带护坡修整的社情民意,此案立即得到了仁雨市长的批复,责成有关部门拨了专款,以最快的速度将护坡修整好了。这让陈迪华增加了参政议政的信心。
作为书画院院长的陈迪华,对文化教育问题也始终关注着,一份“发掘本土资源,打造衡阳基础教育品牌”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内容牵涉到了孩子们的基础教育问题,关系到数以亿计的小朋友如何快速地写好规范字,是一件能够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对文化事业有着高度热情的他向政府建言,加大对本土“字正格”专利的推广开发,将对我市的文化教育事业有着重大意义。
论提案数,陈迪华在政协委员中不算最多的,但论积极投入的热心程度,很少有人跟他比。二零零二年,陈迪华的一份提案让工商企业的年检“瘦身减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震动,这样的政协委员无愧是社会的精英。
八年的政协委员生涯,让陈迪华对身边的事儿多了一份关注,大家都说,做提案,老陈做出了心得。陈迪华始终坚持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谋福”的原则积极建言献策,他时常说:“既然到政协来了,是人民对我的信任,是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我有责任,有义务把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给党委和政府,为党委,为政府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作为一名企业家,陈总并未以“唯利是图”为目的,而是下大气力来经营企业文化,让龙泉集团在翰墨飘香中蒸蒸日上,在悠扬歌声里展翅高翔。这充分证明了陈迪华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理性思维,无愧于“儒商”雅称。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他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身边人,留心身边事,一份份提案换来了一桩桩造福群众,有益社会的大好事。
民盟衡阳市委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