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盟各级组织继承发扬盟的优良传统,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决定对2006年以来,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理论研究和机关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市、县级委员会及基层组织进行表彰。在不久前召开的民盟十届九次主席会议上通过了“民盟中央关于表彰盟务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在受表彰的239个先进集体中,民盟株洲县支部光荣地名列其中。
民盟株洲县支部始终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思想建设和理论研究成效显著。2006年至今,该支部编印了14期共15万余字的《盟员集中学习培训资料汇编》,连续组织了14次集中辅导学习,研讨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盟章盟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等诸多方面。
2009年2月,该支部又编辑出版了《走近民盟----入盟教育读本》,主要赠送对象为有入盟愿望的人士,创造性地把思想教育工作提前到从入盟之前的教育抓起,在严把入口、纯洁队伍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支部坚持开展社会调研,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该支部的调查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在创新上下功夫》在中共湖南省委《决策天地》2006年第6期刊发,诸多具体建议被中共株洲县委的工作报告所采纳;盟员的提案《重视和加强税费改革后的乡镇财政管理》,卷起了该县乡财“问责”和“问效”的风暴;盟员的《准确定位、科学规范,打造文明县城》的政协全会发言,拉开了该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序幕;盟员撰写的《审计查处分离办法》,得到了湖南省审计厅的推广和具体实施。
2007年,盟员《建设环境文化,推动项目发展》的集体提案,在国务院批准建立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9个月之前,第一次在株洲县响亮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构想,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进程;盟员系统提出的关于把该县核心区建设成“两江三镇”“小武汉模式”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共鸣和重视,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论证后,最终决定把建设“一区两江三镇”作为该县“两型社会”的基本发展框架。
2008年,该支部将盟员和盟支部2007-2008年社会调研成果和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成果51篇计9万余字,编印了《参政之声》一书,省、市、县各级领导均为该书题词、作序、写跋,许多很好的建议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赞誉,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该支部按照民盟十大提出的盟员发展工作“三个确保”的总要求,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近年来在注重发展主体界别“高知识群体、青年”盟员的同时,积极发展了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加入盟组织。目前,该支部31位盟员,平均年龄42岁,50%以上的在职盟员有政治安排,60%以上的盟员具有高级职称,70%以上的盟员在工作第一线。盟员中有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人,人民陪审员3人,干部作风监督员2人;在政府职能部门任实职的盟员有副处级1人,副科级3人。盟员近年来获省、市、县各级奖励和立功87人次,获奖率为23位在职在岗盟员的378%。
株洲民盟 汪香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