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吉首、永顺精准扶贫调研所想 ——精准扶贫应重视文化扶贫

编辑:redcloud 2019-07-03 00:00:00

     为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020年全国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战略目标,我国正全力以赴的开展扶贫工程。2019年6月24日至27日,我参与了民盟湖南省委组织对湘西吉首、永顺两个地方精准扶贫的调研活动,其中吉首市是已经脱贫的地区,永顺县未脱贫,今年脱贫出列。

    我们调研组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走访建档立卡户、普通农户及农村合作社经营户等有代表性的农户,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收入情况、建档立卡户的帮扶情况及目前的困难等。同时走访的路上,和陪同我们走访的驻村干部、乡镇干部及村干部有交流,了解留守儿童情况、村民的邻里关系、村里的整体情况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发现目前对贫困农村的帮扶主要采用物质的形式,从长远看,如果没有其他措施相辅助,物质援助一旦停止或减少,脱贫人口很容易返贫。有社会学者认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困现象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个根源于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现象。因此,在对落后地区进行扶贫时,一方面对其进行物质援助,帮其缓解贫困,更关键的是要同时进行观念扶贫、文化扶贫,提高扶贫对象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才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和根本,是遏制返贫现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战略选择。

       一、农村文化现状

     吉首、永顺两个地方都属于山区,山多地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留下来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人员及小孩,政府帮扶大多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帮助农民致富。农民现在的经济水平大大改善了,乡村生活垃圾也采取统一收集处理,一改过去农村卫生脏乱差的印象,所到的几个村都很干净,有些农户还在庭院前种上花花草草,美化环境。吉首、永顺两地走访时,恰逢当地学校要组织考试,有些年级的孩子放假在家,在我走访的农户当中碰到4户有小学生放假在家的,都是在玩手机和看电视视的状态。其中,吉首太平镇羊角村,因地处偏僻山村,村部设有一个教学点,13个5至8岁的孩子,一个老师留守在这个教学点,教这13个孩子。我去教室看了看,还到图书角去翻了那些书籍,和村里的干部交流了解到农村学校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留守儿童。农村家庭只要经济条件好点的都送去镇上读书,镇上条件好的送去县城读书,县城有条件的送去市里或者省城读书了,所以现在的村小,全校几十个学生、十几个学生的现象还很多,甚者有些村小只有几个学生的。农村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阅读书籍匮乏,大部分乡村都在村部设立了“农家书屋”,藏书并不是根据当地村民实用和喜欢选择的书籍,质量不高,基本上是零使用率。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改变,也导致了社会风气的变化,现在农民很多都已不再勤劳、纯朴、善良,呈现的往往是自私、懒惰、狭隘。大部分农村鼓励村民创办合作社,基本上村村都有合作社,合作社的兴起,减少了土地荒废现象,但在有些地区土地荒废现象还是很严重。农村现在单身大龄男青年剧增,甚者出现了一个家庭几个单身的情况。

      以上这些现象都只是我在农村走访时了解的一些情况,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山区农村所看到的这些现象决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越是经济落后地区,其文化越是落后。

       二、农村文化扶贫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对农村文化进行扶贫,就要充分认识农村文化扶贫的实质。文化扶贫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能力贫困、意识贫困问题,形成“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的扶贫格局。尤其是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来说,落后的意识、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以及迷信、赌博等腐朽文化是贫困反复滋生、难以铲净的根本原因。要做好农村文化扶贫事业,就要针对农村文化的具体征象,找准阻碍农村发展的病灶,充分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既要有针对性措施,又要有长远规划,实现标本兼治。

      1.要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拔除贫根、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要让贫困群体中的学龄人口享受到均等的基础教育服务,杜绝辍学、弃学现象,支持成绩优秀者完成高等教育。我上小学时,我们乡每个村都有小学,现在很多村才有一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小年纪,每天都有走几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去上学,加深了求学的难度。我们这代人中很多农村孩子都通过教育走出了农门,但现在的农村孩子通过教育、考试走出的难度比我们当年更难了。以我之见,现今农村教育的水平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不但没有进步,甚至是倒退了。导致农村教育退步的原因很多,既有农村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也有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原因,更有“读书无用,读书不如打工”这种落后思想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正面宣传,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农村文化扶贫的首要工作。只有新的一代有文化,农村才有未来。

      2.把提高技能教育覆盖率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政府机关劳动部门应对其加强技能教育的培训力度。人力资源是21世纪最大的资源,但不是所有的劳动人口都是人力资源,只有受到一定教育,具备一定技能的人口才是资源。对农村的培训,应因地制宜。如对有历史底蕴或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可在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将丰富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使其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

      3.输入先进文化、知识和价值理念,明确扶贫先扶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传统的文化格局已经解体,新的文化格局尚未建立,导致一些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占据了广大农村,这正是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来实现,政府机关的宣传、文化部门应在农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倡导真善美文化落到实处,使美好的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

      4.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农村中,书籍没有占领它应占的领地,那么其他的快消文化或糟粕文化就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在每个乡村推行纸质书图书馆,难度较大。在现在的数字时代,农村居民基本上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书籍可以用电子数据的形式呈现,广大农村可以依托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立电子书籍图书馆,既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素养,又可以提高文化素养,一举两得。

      5.利用社会力量,将外部先进文化与农村本土的优秀文化进行结合。社会力量包括大学生村官、社会文化单位、志愿者团队、大学的“三下乡”活动等,通过这些社会力量与农村建立结对帮扶清单,与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结对子,通过外部文化力量的灌输,使先进的外部文化与农村本土优秀文化的结合,成为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有力推手。(民盟湖南师大委员会   朱琼丽)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