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声乐教育家余开基教授
昨天下午,我们应要拜访了著名声乐教育家余开基教授,初见余教授,78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浓密的一字眉闪烁着睿智和坚强,说起话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他是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教育学会理事,湖南省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会长,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省音协合唱联盟艺术顾问、湖南省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顾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原音乐系主任。曾任湖南省民盟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大民盟南院主委。
余开基教授五十年的从艺和教育生涯,培养和输送了了一大批优秀歌唱家等音乐领域人才。余教授培养的学生陈小朵和王丽达就是优秀的代表。陈小朵是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文化部青联委员。曾在多部国家级经典剧目女一号,中国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及国家精品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的获得者,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原唱,入选央视"中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于1978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株洲,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华语音乐家协会理事,2002年荣获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个人决赛银奖 , 2005年3月9日发行专辑《500里》,2008年8月参加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并演唱歌曲《今夜月明》,2015年1月21日发行EP《天地恋歌》。
谈起从艺生涯,余开基教授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说:“我出生在一个与音乐毫无关系但文化氛围却很浓的家庭中,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家逃难住在四川万县的农村里,当时我只有四五岁,几个哥哥在县城念高中,他们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周末常约一些同学在家聚会,常常唱一些当时流行的抗日歌曲和艺术歌曲,如长城谣、松花江上、夜半歌声等,当时的乡村没有什么音乐生活,他们富有激情的歌声深深吸引着我,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我躲在屋外倾听,虽然不懂歌曲的内容,但它的旋律浸淫着我的灵魂,直到我长大后才知道这些歌曲的名称,仍被它深深地感动,也许音乐的种子在那时已经种植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了。
“抗战胜利后我家迁到武汉,记得我家对面就是汉囗著名的民众乐园,父亲常带我去看京剧,我又被京剧吸引,爱上了京剧,并学会了很多京剧的唱段,常和我五哥在家学唱,家人都发现我嗓音好,清亮园润且有韵味,常要我当众演唱,传统京剧艺术的熏陶,对我走上音乐道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文艺活动的骨干,我参加了长沙市小小文工团,红领巾合唱团,明德中学的男声演唱队。记忆最深的是初三时看总政歌舞团演唱的电影‘黄河大合唱’,那激情动人的歌声,敲击我的心灵,禁不住热泪盈眶,不能自已。音乐强大的力量使我感动得久久难以平静,我写了一篇日记,至今仍保存着。我立了志愿,我要学习音乐,我要成为一名歌唱家!”
余开基教授满怀信心艰苦努力工作,卖过书,下过乡,干过苦事,但他对事业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息。尽管经历了种种磨难,也没有磨灭他的顽强意志和执着追求。他感谢那段艰苦的岁月和磨练,让他在民族音乐底蕴和声乐民族化方面做了探索,演唱也很受欢迎,他表演了几十部歌剧如《江姐》等,民族音乐滋养了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激励着自己更加努力地奋斗。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从舞台转到了讲台。1986年他与夫人赵世玲双双调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在几十年的声乐教学中,他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声乐人才,发表过近三十篇声乐论文和四本音乐专著,也是多年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的结晶。特别是《声乐强化训练》一书,二十年来共发行五十多万册,受到全国声乐学子的广泛欢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4年湖南音协和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余开基艺术生涯五十周年音乐会,集中汇报了他五十多年在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上取得的成就。他的学生著名歌唱家王丽达、陈小朵、江明、张卓、刘广及湖南省青年歌唱家谭红星、李悦、胡琦梅、李慈庸等齐聚一堂,可说是湖南省的一次声乐盛会,作为一个声乐教师,他为学生们的成就自豪和欣慰。余开基说:“在我的人生艺术道路上,虽饱经沧桑,历尽坎坷,但追求梦想矢志不移,尽管我所取得的业绩离少年时代的梦想目标相去甚远,可我对声乐艺术高峰仍然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人生总足有诸多的不足和遗憾,但我曾经奋斗过,努力过,虽成就甚微,也就只能聊以自慰了。”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也是余开基教授的人生写照。他认为在艺术上就要认真负责,取得好成就,要有文化底蕴和知识,了解各领域、各学科持续发展的能力,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不能重技轻艺,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在做人方面,人要善良,爱人,爱自己的学生。余开基退休后,涉外经济学院连续三次登门邀请他创建涉外音乐系,那时的涉外音乐系还只是一片荒地,只有一个简陋的四合院,余教授经过多方面努力,高起点、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使民办学校音乐系立于不败之地,脱颖而出,异军突起,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让音乐系四年上本科。涉外音乐学院在民办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达到2000人,教师队伍100多人,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学院了。
余教授做人从来不显摆,他作为省声乐委员会会长,现在是名誉会长,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讲座和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从没有报销过车费,他做到问心无愧。余开基教授骄傲的说,他的作品就是学生和文章。他在涉外音乐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全囯、全省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得金、银大奖,几年来统计共获得六十多个奖项,在全省高校音乐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声乐单项第一的好成绩,他还培养出载入湖南音乐六十年史册中两名青年歌唱家:李畅畅,李慈庸。这在湖南省高校音乐专业院校中是绝无仅有的。余开基著作的声乐卷作为高校高考教材。他还作为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评委,这在湖南省也是唯一的一位湖南籍评委。他虽已退休在家,但他仍然关注着学生们的成长,寄希望于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取得更有益的成绩报效祖国。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