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朱老师的快乐之源——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四中教师朱金凤

编辑:redcloud 2017-05-02 00:00:00
      一头利落大方的齐肩短发,一件活泼明艳的红色外套,映衬着满脸自信而爽朗的笑容。4月11日,在常德市第四中学,49岁的朱金凤聊起工作来神采奕奕,“在旁人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多少有些单调枯燥。但我从教27年,仍在这个岗位上收获着无穷的快乐。”
       一腔热爱献给讲台
       朱金凤现任市四中教务处主任,也是数学兼物理教师,主要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一个班的初中数学、物理教学工作。
       对朱金凤来说,课堂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释放灵感。
       由于具有数学、物理两科的教学经验,她探索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物理课成了学生的最爱。
       “跨学科授课法”是她的得意之作。学生对物理学科中出现的图形难以弄懂,她就引用数学坐标知识来剖析;学生对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记不牢固,她就借用数学的正、反比例函数来举例。这样,巧妙地把两科知识融合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现场现实关联教学法”则确保了课堂的趣味性。她时常把书本知识与现场环境联系起来,力求讲解更加直观生动。比如,上“电路的连接”一课,她就把“教室里的8盏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在大家争论得热火朝天之时,她不断地进行分析引导,并顺势画出电路图,讲明知识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来,她指导的学生,共有13人获得了全国应用物理奥赛奖;她的教学班,其物理、数学成绩总是位居年级第一名,毕业会考成绩亦居市直前列。
       一颗真心捧给学生
      “教师一定不能唯考试分数论,因为教育的本质应是激励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朱金凤深知,要以一颗赤诚的真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曾担任过21年的班主任,她也遇见过无数传统教育观念里的“差生”,孤僻而叛逆的男孩小粼便是其中之一。经过几次家访,朱金凤了解到小粼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单亲家庭,便试图给他更多的关爱,帮助他健康成长。
       即便如此,小粼上初三时,仍在一次放学后,上演了一场“高调”的离家出走。因怕他遇到危险,朱金凤摸着黑,在学校周围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一家网吧里发现了小粼。
       那一刻,朱金凤的火气全消了,心中只有释然和欣喜。而面对网吧老板,她则“恶狠狠”地警告道,“我是这孩子的妈妈,如果以后你再容纳未成年人上网,我绝对要举报你!”
       也许是这一句“妈妈”打动了小粼,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他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朱妈妈”也趁热打铁,利用一贯主张的“赏识教育”方式,尽量多鼓励、表扬他。渐渐地,小粼融入了同学当中,也以较好的成绩升上了高中。
       朱金凤说,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必须引导他们笔挺地向上生长。比起一味追求分数,她更乐于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唤醒他们心中梦想的种子。终有一天,她的“小树苗”们会长成参天大树。
       一盏夜灯留给自己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先准备一缸水。
       27年来,朱金凤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下班后也不忘学习“充电”。有时候熬夜至凌晨,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她与桌前的一盏夜灯未眠。
       年轻时参加教学比武,因普通话不标准而憾失第一。她就花了两年时间,每天坚持听播音、读文本,终于能用流畅的普通话授课。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她曾花了4个月时间,每天坚持背2-3个小时的《教育学》《心理学》,将厚厚的两本书融会贯通。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整理成了一万余字的《班级管理策略》,供年轻教师参考。
       作为教务处主任,朱金凤肩上还扛着更多的责任。近年来,她带头着手“青蓝工程”建设,开展师徒结对、开辟网上专页,刊载青年教师的教学日志和随笔,协助学校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这些年,朱金凤获得过很多的荣誉,而她办公室里的显眼位置,放的却都是教学资料和课程计划。她开导过很多陷入升学压力的孩子,却在儿子面临高三之际,无暇为他准备好一顿温暖的早饭。
       记者一行离开市四中前,朱金凤正在上一堂物理课。到了小组讨论环节,她被一颗颗毛茸茸的小脑袋围在中间,笑着解答他们的困惑。无论走过多少时光,或许这一声声稚嫩的“朱老师”,就是她所有快乐的源泉。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