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民间工艺大师——唐文林

编辑:redcloud 2017-03-09 00:00:00
      “宝庆千年历史,生生不息,传统文化可谓是“别具一格”;而面向未来,更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图层“别开生面”。为了让明天沉淀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正是我们这代人的文化责任!”
传承宝庆烙刻二十余载,完成了邵阳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料书籍——《邵阳工艺美术》,同时还承担《邵阳文库》六部民间美术专著撰写工作,保存了大量民间工艺美术实物,邵阳工艺品大师——唐文林用笔烙刻岁月的记忆,也用笔追寻着老城的过去。
传承宝庆烙刻二十余载,终于取得了巨大成果
      宝庆烙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备受重视,曾经在邵阳市竹艺厂作为出口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宝庆烙刻主要在邵阳特有的竹簧器和楠竹材料上进行雕刻烙绘,黄橙晶莹的竹簧与烙绘碳化的深色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形成极富地域特色的竹烙雕刻艺术。它追求的是国画的意境,要表现出国画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效果,难度是很大的,需要艺人长期的经验积累。
      烙刻这一传统艺术在邵阳民间工艺美术的大家庭中生存的危机最突出,目前只有唐文林一人从事此项濒危失传的技艺。唐文林说,宝庆烙刻是他毕生的事业。“所谓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创制!”为了创作出比过去宝庆烙刻更有特点的作品,唐文林决定以邵阳悠久历史文化为题材,以烙刻的形式来记录邵阳的历史文化,如逐渐消失的邵阳老街老巷、民间习俗、少数民族文化等等。他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自己的国画功底,用烙刻创作了一些反映邵阳老景、民风民俗的题材,如《宝庆印象》、《侗寨风情》、《中河街旧影》等。通过宝庆烙刻这一行将消亡的传统艺术,将邵阳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巷、传统民俗等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美好的东西,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习总书记说过:“那些叫得响,传的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2008年12月,设计的竹刻作品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银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收藏。2014年,竹烙刻作品《侗寨情》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号称中国工艺美术的“奥斯卡”奖,也是邵阳民间工艺美术门类首次获得这一级别的金奖。另两件作品《侗寨风情之新娘挑水》、《宝庆古巷印象》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分获 “百花杯”银奖、铜奖,唐文林三件作品同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大师作品展金、银、铜奖全满贯,这也是宝庆竹刻参加全国大展首次出现获奖全满贯。同年,以邵阳老街为创作题材的竹烙刻作品《竹簧储物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受邀参加了世界工艺文化节期间的专题展览,这也是宝庆竹刻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奖后,获得的又一项世界荣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赛场上,勇者赢,勤者胜。2016年底,中国邮政总局联合国家电信面向全国工艺美术名家征集一批具有地方代表性,艺术欣赏性高的工艺美术门类和艺术名家,免费制作出版一套“匠心神韵--大国工匠之工美名家艺术风采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及纪念集邮珍藏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礼!唐文林的烙刻作品有幸入选,这也是邵阳境内民间工艺美术首次入选。
完成《邵阳工艺美术》
     《邵阳工艺美术》是邵阳市第一部民间工艺美术书籍,也是邵阳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料书籍,以权威、全面的史料形式对外宣传展示邵阳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唐文林主撰此书,得到了湖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克英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孙建君先生的大力支持,王克英先生为本书题书名,孙建君先生为本书作序。
     今天的文化建设,需要多一些“历史耐心”;需要“板凳坐的十年冷”的定力;需要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面对网络世界的洪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的毅力。
       在《邵阳工艺美术》未完成之前,全面研究和介绍邵阳工艺美术的书籍是没有的,虽然之前有少数专家学者对其中部分民间美术及传承人进行单独的考察和采访,但缺乏整体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有许许多多被丢弃在乡间田野被人遗忘的角落,任其自灭、消失。因此唐文林主撰的此书是首创的,也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承担《邵阳文库》六部民间美术专著撰写工作
      唐文林除了主撰《邵阳工艺美术》以外,在《邵阳文库》套书的编写工作中,也极为认真。他在邵阳工艺美术学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对民间工艺美术有一种特殊的喜爱,长期从事民间美术的研究及收藏工作。
      在邵阳文库汇编工作中,唐文林教授、王艳萍副教授承担了《宝庆竹刻》、《民间美术》、《古石刻石雕》及《古镇古村》等四本书籍的编著工作,在编写期间,他们不分寒暑,不论昼夜地奔赴乡野进行书籍素材的整理和拍摄。
       “对于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份热爱是我承担撰写工作的最大动力。”唐文林笑着说。在撰写《宝庆竹刻》一书时,他几乎每天都只休息6个小时,为了完善书稿,几乎每本书他都要进行几十遍的文字修改,逐字逐句认真钻研,甚至一个小标点都要仔细推敲。
      一次,在拍摄《古石刻石雕》及《古镇古村》书籍的照片资料时,唐文林一连走了十多公里山路都荒无人烟,途遇下雷阵雨,打雷闪电,瞬间大雨倾盆而下,道路旁的悬崖更是让考察之旅宛如拍摄电视剧一般惊险,而这么艰难的路程仅仅是为了到一偏僻村落拍摄其中的一个石碑,可见素材搜集整理工作是多么艰辛!
      唐文林回忆,自从参加工作以后,自己一直喜爱民间美术,热忱于收集邵阳的民间雕刻实物。二十多年以来,他收藏了大量邵阳工艺美术实物,包括木雕、竹刻、蓝印花布、挑花、泥塑、纸马、刺绣、年画、凿花、剪纸、剪纸和民间家具等20余种门类,共计3000多件民间艺术品,其中大多数是早已失传、独一无二的精品。 
      他说,当务之急是培养年轻人。希望各高校做好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希望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培育更多中国手工艺人才和设计人才,更好地传承民间优秀工艺文化。
(邵阳民盟曾振华、邹建山,《湘声报》记者曾晗叶)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