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阙耐人寻味的赞歌——记常德盟员作家解黎晴

编辑:redcloud 2017-06-12 00:00:00
      以《湘绣•桃源刺绣》为题的文字与“篱下花丛”与“松鹤延年(清)”的经典图片,于2017年3月21日在《光明日报》“文化记忆”版的“大千视界”栏目刊登,光明网、搜狐网、奇趣网、2668理财网、163女人网、汇金地财经频道和缅甸金宝赌场等海内外传媒纷纷转载。随后,光明网又于2017年3月23日在“光明文化”栏目再次推出解黎晴的长篇学术随笔《指间经纬纹里乾坤——国之极品桃源绣》。由此上溯这份由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光明日报》,曾于2015年1月9日“文荟•撷英•雅趣”副刊以 “乡土风情”栏目发表过他的散文《一壶美酒话常德》。
       这三篇连篇累牍的作品能深得《光明日报》的青睐和眷顾,作者解黎晴何许人也?他是怀抱着一腔什么样的情怀对地域文化进行挖掘、研究、传播的呢?
      解黎晴,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散文家协会副会长,桃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解黎晴先生在桃花源里唱大风,不遗余力地讴歌武陵,推介湖湘,宣传华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实,为黎晴先生的创作夯下坚实基础的是步入文坛前后从事过的多种职业——在王家湾水文观测6年,在木塘垸修防管理6年,在桃花源文化宣传6年,在桃源报新闻釆编6年,在文昌苑校园教育迄今两个6年,丰富的生活,广阔的社会,多彩的人生给他以极大的创作激情和不竭的创作源泉。
       倾吐江山之恋,以此折射历史的变迁。作为桃源土著,自觉的集约式的书写湖湘,是作者的荣耀,是作者的责任,更是有气象的写作——气象不可营造和复制,它是从灵魂中流淌而出,决定着一个作者所能抵达的格局与境界。
       解黎晴的散文在神州风采和人文渊薮的描绘与挖掘上,呈现出地域的特色和乡土的记忆,在现场的体察中彰显了生活的质感以及个人的风格,并以开阔的视野和厚重的笔墨,使湖湘文化的灵性像一支燃烧的火把熠熠闪亮。
      最近十年,即从2007年到2016年,苍松五圈年轮,桃花五次怒放,作为一名生在世外桃源、长在芬芳沅芷的作家,从岁月的、风情的、人文的、本土的角度,以无限的眷恋、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神奇的意境,浓墨重彩的渲染了人间仙境迷人的魅力,读后给人以美的力量和艺术的享受。
         截止到现在,解黎晴先生呕心沥血的1500多篇(次)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统一战线》等380多家报、刊设立的“中华风韵”“山水游踪”“文化遗产”“鉴藏•天工”“乡土艺术”“饮食文化”“酒史钩沉”“周末”“釆风”“银河”“艺丛”“水韵”“文史苑”“芥子园”“生活百味”等专栏和副刊头题的主要地位盛装登场,个人小传被收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湖南省文艺家名录》和《湖南当代作家大辞典》;作品亦相继在台港澳及海外印刷并被《散文选刊》《党政干部文摘》《文摘报》《中国剪报》《少年文摘报》《写作报》等转载;另有数十篇作品自然编入《中华散文精粹》《长江中游旅游文化》《奇哉张家界》《〈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之旅食天下》《<散文百家>十年精选》《知味——北京晚报“知味”年度文章精选》等全国性的选集选本; 相关作品48次获全国及省市级文联、作协和《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中华散文》《青年文学》《鸭绿江》《散文百家》《长江文艺》《地火》《文学报》等举办的全国性的文学奖;《中国档案报》《中国建材报》《湖南农村报》《三湘都市报》《河南文化时报》《长江航运报》《常德日报》《文坛艺苑》《桃花源》《五溪》和《武陵作家论》等对其创作进行过人物专访和文学评论。
      因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中共桃源县委统战部和民盟桃源支部热情推举解黎晴出任两届县政协委员——乘此东风,解黎晴先生以他良好的创作态势,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年年硕果摇枝——2008年3月29日《农民日报》“百姓茶坊”副刊发表了他的散文《湘西哭嫁歌》,其实该报早在1992年6月18日 “四季青”副刊便刊登了他的诗歌《腌坛菜的祖母》,同年7月25日 “星期天•美在民间” 副刊付梓散文《秦人村,足为外人道的风景》,1999年7月31日、2000年9月30日和2005年8月31日“文化视野”“生活广角”“百姓茶坊”副刊分别发表了他的散文《秦人擂茶》《桃源三味》《金溪•竹山•两益亭》。
      2009年11月6日《人民政协报》“休闲•茶经”副刊发表了解黎晴的散文《茶联:精神的会餐》,返顾该报2001年2月24日在“民族•宗教”副刊曾推出他的散文《神秘的维吾尔第二故乡》,2006年11月1日、2007年12月12日和2009年10月9日在“健康/食品•营养”“年华•闲趣”“休闲•茶经” 副刊先后发表了他的散文《湘西“剿食”记》《木纹画再现民族魂》《秦人擂茶》。
      2013年3月28日《中国妇女报》“小荷”副刊头条,发表了解黎晴的散文《殷家桥,风雨桥》,这是继1995年2月24日刊登《桃花源的秦人擂茶》之后,他在该报所发表的第2篇作品。作者以山泉般细腻流畅的文笔,叙写了湘西北的风雨桥大气别致的造型,悠久厚重的历史。全文构思精巧,立意高远,让人不觉沉醉,眼前仿佛看到殷家桥沧桑而又美丽的容颜,以及殷家桥畔古老而又淳朴的乡土风情。
      中国散文诗坛旗帜性刊物,呈现中国当代散文诗最高水平,引领和推动中国散文诗创作发展的名刊——《星星•散文诗》2014年第7期,推出了解黎晴的散文诗力作——《武陵山中》(二章)。
       解黎晴的散文《又是芙蓉花开时》载《人民文学》(2014年10月增刊),获《人民文学》等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大奖赛优秀奖 ”。
       由国务院主管主办的《经济日报》于2015年4月26日 “周末” 副刊,发表了解黎晴的散文《纹石山的灵魂》,这是他的作品第6次在该报刊登。
      自2005年7月11日《经济日报》(农村版)“乡土作品” 副刊首次发表解黎晴的散文《弯弯的芦花潭》以来,他的散文《夷望溪,遗忘兮?》《湘西三味》《哭嫁歌》《走近皎然诗意》相继于2013年7月6日(“周末•生活” 副刊头条位置)、2014年1月12日、4月13日和2015年2月8日在该报问世。
       由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16年10月31日 “旅游天地”副刊,再次发表了解黎晴的游记《黄山头:银湖翠野一金山》,这是《人民日报》暨《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次刊登解黎晴的作品。该报从1989年2月15日 “大地”副刊首次发表解黎晴的诗《猎人》以来,他的散文《今日秦人村》《湖南有个桃花源》《凤凰的韵味》《梦萦王村》《游天门山》《湘西奇景不二门》《夜游蔡侯祠》《走进“穆斯林别院”》《悠看桃花源》和《寻秘夷望溪》相继在此报(海外版)的“神州”等版面上揭载。 
      这一系列挖掘湖湘文化的散文、游记,兼具知识考古和地方叙事的双重意味,既是文学创作磨砺的精品,又是地域文化研究的精萃,既有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思考,又有对底层人物的悲悯情愫。贯穿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人文关怀,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弘扬,希冀为现代生活展示可供借鉴和矫正的文化、道德标识。
      在文学的神坛上,无论是躬耕乐道还是大隐于朝,将文学创作当作温暖心灵的暗香,浸入血液,不断创新,精致地耕耘,与人相伴的是一盏沉默的青灯,是一行行滚烫的倾注着作者满腔热量的文字,是一个个怀揣文字或激热或微弱的脉搏孤独以度的黎明和黄昏。这不是坚守净土的矢志不渝和超拔高迈的精神皈依吗?这不是以个体生命的孤傲坚毅展现人生世事的丰盈完满吗?在文学中修行,于灵魂里彻悟,终生厮守,不离不弃的关注湖湘的人文遗存,捡拾散落在故乡的珍珠。黎晴先生希望自己的文字蕴含着湖湘地域的情愫,散发着历史学家睿智的光芒,具有一种追根溯源的探索,使读者增加知识,拓宽视野,给予比较深长的回味。优秀的文字背后总饱含着一种灵魂,一种境界,一种内在的哲学意蕴。
       另外,不仅解黎晴的散文《殷家桥,风雨桥》辑入《2012年湖南校园文艺大观》,由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年3月岀版;《凌津滩,我心底的密纹唱片》,录入《中国地学诗歌双年选(2011—2012)》,由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五柳湖》编入《山韵——第二届“阳春杯”地学诗歌大赛诗选》,由羊城晚报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而且他的《爱与桃花一起开》获《散文选刊》“情感天下•首届全国散文大赛爱情类二等奖”和“全国当代抒情散文大奖一等奖” ;组诗《五强溪,湘西王后之河》获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 “禾泽都林杯—— 城市、建筑与文化”大赛优秀作品奖;组诗《岭南,岭南》获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诗刊》社、深圳报业集团等共同主办的首届“美丽广东•观音山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江河文学》2016年第1期第4次发表了解黎晴的散文《大观溪的祝福》;2016年7月24日《北京晚报》 “五色土•知味”副刊头条,第7次发表了他的散文《荧屏上的芙蓉镇》。《江总书记喜登水府阁》《秦人村,风景足为外人道》《五柳一湖幻两山》《折腰不为五斗米》《把今古游人忙煞,惟桃花流水依然——读桃花源的三类楹联》——联翩纳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的“常德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库重点书籍”——《桃花源文集》(上下册),据全国著名作家彭其芳披露,解黎晴是常德文化界人士中入选该集作品最多的作家。
       十年来,还有部分作品陆续在《地球》《国防》《中国档案》《华夏散文》《文学月报》《丝绸之路》《寻根》《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文艺生活•艺术中国》《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电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新民晚报》《银川晚报》《成都日报》《贵阳日报》《诗词报》《都市文化报》等中央、省级的报、刊发表。
      解黎晴受沅江武陵渔川的清流的滋养,因乐土世外桃源的灵气的孕育,他所创作的一系列楚风湘韵命脉的散文,是作者沉迷于历史记忆中故乡的地理、风物、人事与亲情,倾心于对故乡的桃花的挚爱,进行心灵的吟哦以及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显露并体味出的人性的温暖光辉。对故乡风土、民俗和风情的细腻描绘,则是构成桃源和武陵乡土记忆的长轴画卷,笔下汩汩而去的还有民谚、民俗、民事、民风……故乡的风物和乡土的温情。用清新的文字打捞故土散落尘埃的珍珠,以深邃的目光穿越农耕文化向现代文明的转换,成为他匍匐在大地上的写作的唯一姿态。
      作者不只写故乡,不只写沅江,不只写桃花源,他在不断地开掘,在追求思辨地深刻。他主张散文创作要在思想上有锐度,在文化上有厚度,在情感上有深度,在视野上有宽度,在艺术上有纯度——这种坚持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理想。他写了藏在武陵深处溢满乡土风味的美食,以及那些亲近它的人春夏秋冬的辛勤劳作,苦辣酸甜的生活故事。这些优游食林的文章,以美食见人性,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草根劳作的歌咏,对饮食文明的礼赞;他写了屈原、宋玉、春申君、车胤、陶渊明、李白、王昌龄、刘禹锡、李群玉、范仲淹、青文胜、江盈科、杨嗣昌、髡残……这些以思想、文字或身躯活跃在武陵大地上的古圣先贤,这是如水一般无声、纯洁和澄澈的抗争,是一种对直接的和间接的压迫所呈现出来的无奈和感慨,是一阙令人悲伤和耐人寻味的赞歌。

        [供稿:常德民盟桃源支部  向真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