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秀岚:教师之难,难在脚步贴着大地

编辑:redcloud 2016-12-05 00:00:00
     “李君毅今天依然没有交作业;
       还有黄伊玮也没带。
       四首古诗默写,四十七人,有三十八种错法。”
以“教师终于讲座”而自励的我,甫一接下初一(2)班的语文课,就深深有种踩进“泥潭”的无力与灰心,还有那种因日子的重复而生的苍白之感。
       这与任国学老师的感受,是有差别的。
      1840年之后,中国进行了长达170年西化的过程。
而今,我们要开始修补。通过溯源回波、检视省身、正心诚意以建立起信的力量,以鸾胶再续,实现这修补的工作。
      前路修远,湍急浪猛,人尽皆知。
      ——这是国学课待完成的使命。正因为是使命,故而高屋建瓴,旨宏意远,也就没有人能真的追究我这国学课,到底上得好不好了。      
      作为学校新进的教师,暑假里参加了好几场培训,培训的时候,我认识了几位老师:汤新文、夏金星、陈友芳、贝华。
      汤老师在长沙教育学院做新教师培训之前,一直带着省理科实验班,如果他继续在那里工作,他依然可以带省理科实验班,可以继续获得数不清的荣誉、奖项和勋章。可这位会用废弃的洗衣机排水管给仓鼠做滑梯的物理老师,在不惑之年转身选择了新教师和农村学校的师资培训。“我们到了一所学校后,开始时候是不断地去找老师的问题,后来发现,更大的问题是学生动力不足,于是我决定给学生做一次演讲。开车两小时到浏阳金刚中学,全程志愿、全程自费,给学生演讲两个小时,学生雨中纹丝不动地听了两小时……我计划用三年时间走完长沙周边农村薄弱学校……”
在湖大复临舍见到湖南农大的夏金星教授,瘦,个子也不高,双目炯然。这位一边行走在大小凉山研讨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精准扶贫,一边时常飞往德国交流求取职业教育之道的教授,以极谦逊的口吻告诉我们他自己如何“把教授做像”,他自己又是如何在教学一线积累七年的教学笔记与教学反思,还有很多调研过程中攒下的落后的学校出奇制胜的方略,也一并向我们做了介绍。
      陈友芳老师声音宛如洪钟大吕,头发好比爱因斯坦。他说,他只在两种情况下喝酒,一种是好朋友见面,一种是有求于人的时候。这有求于人的事项里,就包括了为岳阳与浏阳的乡村教师培训的20万费用募集。他还说过一句话,教育应该怀揣理想,脚步贴着大地。
      贝华老师送了大家一本书《岩湾塾师记》,是他退休后去到湖南湘西靖县支教两年的日志。退休时候的职务是副厅。他做了什么呢?把孩子们泡方便面的盒子先洗第一遍,再用纸巾擦除里头的油盐葱醋味道,尔后用洗洁精再洗一遍。他还去到靖县县城里听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怕自己上不好课,教不好学生。他是谁?1978年的国防科大电子系大学生,毕业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直干到总工。当年便有人问,为什么去偏远艰苦的地方?“到那里,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人用,在条件好的地方,一个人顶多能顶两个人用。” ……
      国学课上,我一直对学生说,要学习孔孟之道仁者仁心,树博文善行君子,养天地浩然正气。然而,为什么单就自己而言,却不能毅然决然地追求“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人用”,反倒对多安排的工作,总是心里头计较着呢? 
      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流于空言,这就是我一直感觉心中空荡荡、不踏实的根。
      “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脑际萦绕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深深地困惑着。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滚滚大潮中,我这位国学老师究竟该带给学生什么?
       汤老师教给了我“转身”的选择,离开的是一己之荣耀,选择的是最迫切需要他的地方;夏教授教给我的是活在真实的战斗里,放下自己,融入时代;陈老师清高圆融中透着热爱,引博弈论的方法进教育,为教育评价寻找着突破口;贝华老先生没有教给我“方法”,也没有成为知网上汗牛充栋地呼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论文作者,他只是付出了他自己。
      贝华老先生在第107页由衷的感慨道:“当一个民族力求复兴、一个国家努力奋起、一个社会全力腾飞的时期,无疑知识就是力量;当一个人企图改变自己命运,获得更好的生活待遇社会地位的时候,肯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是,知识并不能改变一个社会整体的命运,尤其是如果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繁荣、全民一致的幸福,知识并不是最终的力量。对一个社会而言,力量是社会的肌肉,但民众的全面素质才是社会的骨骼,只有强劲的肌肉没有坚硬的骨骼,这个社会是站立不起来的。”
      平均分要高,这就是我们一道努力的方向。 
      历史是一面分光镜,人其实也差不多只是宇宙间的一个信息转换器,并没有多么特别地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万分纠结地认真过了一生,还是逐流随波,草草打发一生。
      放下自己,融入时代,把当年胼手胝足的华夏先祖的剪影变成自己的底色,令学生感受到来自洪荒远古的力量,让我们的生命在其间凝结,让生命绽放光华,我这样确认着对国学课的认识。
      “您的孩子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打破人家头的有他、深更半夜换寝室的有他、三门作业没交的也有他,您要引起重视啊,孩子的事情不是小事,不是交给托管就万事大吉了的!”大办公室里,隔壁班的班主任焦急万分地对家长说着。
      所以,手头紧要的任务,就是如何通过国学课,让这惊动了家长的孩子回到正轨;也许,“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杨秀岚)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