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诗美:太极拳中悟哲理

编辑:redcloud 2016-09-17 00:00:00
      我的健身活动的项目之一是持之以恒学打太极拳。平时看书学习,对哲学颇感兴趣。二者联系起来,就有太极拳中悟哲理的命题。
      何谓“太极”?就是“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可见太极拳与无极、阴阳、八卦等中国古典哲学有关。
      太极拳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的:“运动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中国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等不同流派,虽套路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刚柔相济,舒展和顺;架势中正,圆满完整,紧凑开展;斜中寓直,虚实转换;进退相随,开合相接。矛盾双方共处在统一体的运动转化过程中。
      简化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左手翻掌向下,右臂在胸前作抱球状,即“欲向上,先寓下”。“野马分鬃”,双手先提起,向下按,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腿自然伸直。左右手随转体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即“意欲向左,必先右去”。“搂膝拗步”的动作,左手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即“一攻一防”。“手挥琵琶”,体现对拉拨长,曲中求直的特点。
      练太极拳,身动心静,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动作完整一气,呼吸与动作配合,既是积极的,又是自然的协调,轻灵沉稳。
      练拳同一套路,不同体质的人,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体位的高低练拳。年老、体弱的人,更应因人制宜,不能生硬勉强。因为事物同中有异,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就像同林之鸟有殊音,同水之鱼有浮沉。既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又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我练拳时,做右蹬脚和左蹬脚时,由于年老,体力不如青壮年,动作难以到位,不能勉强而为。
      我练拳达数十年之久,提高自觉性,尊崇客观规律,体质能达到由弱变强的效果。(衡阳盟员    魏诗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