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为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民盟盟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的个人摄影作品展《湘西:一个古老的传——柴焕波摄影作品展》在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持续到7月3日,并被《星辰在线——长沙晚报》进行报道。
该摄影展由省文化厅、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文物局、省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所承办。从1995年起,柴焕波就开始了对湘西古文化的研究,曾主持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古城、古井、秦简”的发掘,出版过《湘西画卷》《里耶发掘报告》《湘西古文化钩沉》等有关湘西古文化的著作,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田野工地奖、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奖、中国民族图书奖等。
柴焕波的《湘西:一个古老的传奇》摄影展则以独特的视角,用黑白照片记录了湘西原生态的山川风貌和人文景观。
除了摄影,柴焕波还从另一个领域,以更深层、更专业的视角去发掘湘西文化的厚重与美丽。
2011年6月9日,一次考古界发掘的国家级评审,将柴焕波这位一直为挖掘与传播湘西绚烂地域文化而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放在了聚光灯下。那一次,他震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是世界!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过一天半紧张的现场演示和评委评议投票,评选结果揭晓。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担任发掘单位,柴焕波任发掘领队的“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挖掘项目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八名。评审现场,专家评委杭侃对老司城文化遗址的挖掘做了这样的点评:
不仅仅是土司制度的见证
一种制度得以延续数百年,就必然会有其积极的因素。土司制度在保持区域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湖南永顺老司城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使我们对于土司制度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个考古学实证的案例,可以走出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境遇,宏观上能够把溪州土司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相连,微观上得以深入到当地社会的诸多细节。
老司城建立在一个地势陡峭的山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城址主要功能区的分布情况比较清楚,砖石构造的城墙、道路、排水设施等建筑遗迹丰富。城内出生的瓷器题款明确,表明许多瓷器都是土司在景德镇专门订制的;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等也为研究当地居民的食物构成、生态环境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对于溪州土司治下三州六洞的调查,显示了在历史时期的考古研究中,越来越注意到区域调查的重要性。
盟员介绍:
柴焕波,男,籍贯浙江镇海, 1964年出生,大学本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青年时代游历西藏,出版《西藏游踪》、《西藏艺术考古》;
主持发掘的里耶古城、秦简为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主持发掘的永顺老司城遗址被评为“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持发掘的潇湘上游商周遗址群,提供了一个区域聚落考古方法上的范例。
近年来,与孟加拉国考古学家共同主持了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的发掘,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也是中国在南亚次大陆的首次成功发掘。
两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奖;两次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出版各类著作十余种,并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等多种奖项。
研究方向:民族考古、艺术考古
主要学术著述:《西藏艺术考古》、《湘西画卷》(三种)、《里耶发掘报告》(即出)。其中《西藏艺术考古》获第六届中国民族图书奖。
(整理:杨文利)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