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德姣:养鱼教授 授人以渔

编辑:redcloud 2009-03-06 00:00:00

 
养鱼教授   授人以渔 
 

    她是吉首大学的副教授,是湘西自治州的养鱼业首席专家。她扎根山村为农民朋友传授养鱼技术,不到3年时就帮助村民们养鱼发了财,把养鱼业做成了湘西重要的创汇和纳税产业。她,就是盟员彭运姣。

    彭德姣,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湘西州养鱼业首席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6年,她出生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永顺县城。1989年,她从湖南师大生物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吉首大学任教,后晋升为副教授,并于2006年获得湖南师大水产学研究生学位。

    一直以来,彭德姣认为自己应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农民的实践,让农民朋友通过科学种养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湘西的儿女,她对湘西的山山水水最为熟悉不过了。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资源,而大山内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库便是最好不过的天然渔场。村民们只要真正掌握了养鱼的科学技术,把养鱼业发展起来了,就一定能摆脱贫穷。

    为了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2006年,她与省科技特派员丁德明同志来到吉首市河溪镇、永顺县长官乡等乡镇开展水库养鱼的调查研究,并将吉首市河溪镇作为养殖示范基地。

    河溪镇辖4个行政村,共有村民3700多人。全镇虽然养鱼水面有5800多亩,但村民以家庭散养为主,而且品种少、产量低、效益差,一年下来人均还收入还不到1000元。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养鱼状况,彭德姣想到了“科技+协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将零散的养鱼模式发展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鱼效益。于是,她动员19户养殖专业户成立养鱼协会。为了提高会员们的养鱼知识水平、丰富会员们种养信息、开阔会员们的经营视野,她不但向会员赠送《内陆水产》等养殖杂志、添置显微镜等鱼病诊断办公设施、提供优质鱼苗信息,引进美国优质种鱼叉尾鮰鱼,还组织会员参观湘西州种苗场、饲料厂、鱼药厂。这样一来,水里的鱼越长越快了,种类越来越多了,大家的养鱼水平越来越高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了,想加入协会的人更是越来越多了,半年时间就发展到38户。当年,协会投入精养网600口,放养鱼种15万斤,产叉尾鮰500吨、各优鱼类300吨,纯收入多达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一下子就增加了5000多元。村民们可高兴了,只要一说起彭德姣,他们都坚起大拇指:“来了彭德姣,不怕鱼不俏”。

    看到自己的设想产生了如此大的效益,彭德姣感到莫大的的的欣慰。同时,她觉得,要想让更多的村民通过科学养鱼致富,就必须扩大科学养鱼的面,便决定为整个湘西的渔民提供优质种苗发展和科技养鱼知识。

    她一边对斑点叉尾鮰鱼苗出血病病毒、病毒疫苗等进行研究,向渔民传授鱼病防治知识;一边筹措50多万元资金,采购30多万公斤鱼种苗,建成了一个有80亩水面的叉尾鮰产业化种苗基地。随后,她又从美国引进原种叉尾鮰后备亲鱼4000公斤,建成湘西自治州第一个美国斑点叉尾鮰良种繁育场,成功的繁殖出500万多尾抗病良种叉尾鮰鱼鱼种和良种鲤、鲫、大口鲶等多种名优鱼种,供应了湘西三分之一的鱼苗。改变了湘西州不能生产名优鱼类鱼种的历史。她参与国家星火计划“斑点叉尾鮰产业与生产养殖技术研究”课题2项,组织“鱼类病虫害及饲料综合防治研究”等省级地区级课题等6项,并帮助金凤凰公司申请到国家星火计划,帮助公司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公司发展。在她在帮助下,公司的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每年还出口鱼片300吨,创汇100万美元,创税收200多万元。

    3年来,彭德姣带领的科学养鱼技术团队为村民发放养鱼科技资料1万多份,培训渔民2000多人次,提供价值5万多元的药品。现在,养鱼业已成为湘西自治州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湘西自治州的渔业增加产值达4000万元,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创税2000万元。

   (民盟湘西州委 张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