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寄华,一块质地坚密的玄武岩

编辑:redcloud 2009-03-06 00:00:00

 

    接触过何寄华的人对他淡定稳健的风格都留有深刻印象。若有若无的笑容,舒缓的语速,坦荡的眼神,营造出他身边轻松亲和的氛围。出生于湖南宁乡农家的何寄华似乎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人,然而,静水流深。18岁时,何寄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大地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专业,几年后又考上北大大地构造专业研究生。完成学业后,何寄华在核工业230研究所先后工作5年,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到遥感室副主任。1993年调入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任工程师。

    命运的转折偶然中也有必然。1995年12月,长沙市公开招聘副县级干部。何寄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路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出任长沙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11月,何寄华又以全票当选为长沙市天心区副区长。2004年8月,何寄华作为长沙市历史上首位非中共党员担任政府行政部门正职,被任命为长沙市科技局局长。2008年1月,何寄华当选为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就感”

    从政13年,已是长沙市副市长的何寄华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时却格外低调。1996年底,何寄华牵头组织了长沙信息化建设CI2000计划的制订。此计划将使长沙市在未来15年内建成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平台,长沙市的各个领域将全面信息化。这一特色鲜明的历史性举措,使长沙市成为了国家有关部门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示范中心。

    2003年“非典”肆虐,时任天心区副区长的何寄华在短期内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了卫生监督系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组建。

  出任长沙市科技局局长3年零4个月,何寄华深刻认识到:科技工作不仅要“坐而论”,更要“起而行”。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何寄华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三个致力”上:致力于科技发展环境的改变,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致力于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他大幅增加了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使多年来制约着科技发展的问题获得重大突破;积极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产学研金合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市校(院所)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校(院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与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在任期间,他成功组织了“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创新院士长沙行”、“留英博士长沙创业行”、“首届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论坛暨洽谈会”等活动。2006年,长沙市归国留学人员创办或参与创办的企业达到200家,年产值15亿元。2007年,长沙市已拥有长沙软件园、橡树园等科技孵化器28家,在孵企业700多家,孵化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他组织实施了“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工程”,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仅2005年,长沙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593亿元,2006年更突破了900亿元。

    2008年1月,何寄华当选为长沙市副市长,分管科、教、文、体、卫等方面工作。就任以来,他脚踏实地,不矜不伐,依靠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高效出色地做好了一系列工作。2008年6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抵达长沙。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支持下,作为湖南省实施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组委会(长沙站)的总指挥,何寄华既把握住全局,从容不迫运筹调度,又细针密缕,力保奥运圣火长沙传递活动在每一个细节上的万无一失。近4个小时的长沙奥运火炬传递过程几近完美,做到了“安全、有序、热烈、文明”,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长沙文明记录”。何寄华出色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的高度评价。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就表示,如果说火炬接力也算一枚金牌,那么,“到目前为止,这枚金牌属于湖南”。

    面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何寄华却诚恳地说:“有些事情虽然做得比较好,有圆满的结果,是因为有许多人共同参与付出了劳动。如果说我有成就感,那就是在过去所做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广交了朋友,拓宽了思维,认识到自己更多的不足。” 

“执行力是当好一个干部最重要的能力”

  何寄华坦言除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外,执行力是当好一个干部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科学有效的决策又是关键。

    何寄华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工作中的最大失败是决策失败。决策失败是最大的损失。”何寄华在做出每一项重大决策前都要充分调查研究,兼听博采,慎之又慎;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一旦决策,则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务出成效。

    良好的执行力还取决于他的人格魅力。何寄华会用人,很有亲和力。他常常语重心长地说:“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对于班子成员,要激励他,赞赏他。但对自己应该严格要求。”从政13年,何寄华上班从来早到不早退,哪怕2006年远在上海挂职,年年如一日。他说:“我可以等别人,但在工作上,我从不让别人等。”

    何寄华还认为,干部的执行力也取决于他本人的素质。他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三三一”:拓展三个视野(国际视野、大局视野、战略视野);提高三种能力(处理大事难事的能力、真抓实干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具备三种眼光(学习的眼光、反思的眼光、前瞻的眼光);成为一名内行。

    繁忙工作中,何寄华仍挤出时间认真研究近年来与其分管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学习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把握国际国内有关领域发展的新动态、新战略、新特点,及时了解各级各部门对自己所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切实增强思考问题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提高自己审视甄别、判断是非的能力。2005年,他参加了省科技厅在香港举办的市州科技局长科技战略管理培训班,汲取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维。2006年,根据中央三部委的安排,他到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办挂职学习。在上海短短半年时间,他虚心学习,勤奋思考,完成了六个颇有份量的调研报告。

    “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运用战略思维和创新方法思考问题、谋划工作、科学决策,体现了一个省会城市科技局长必备的现代观念和专业水准。”这是湖南省科技系统一位曾与何寄华共事多年的同行对何寄华的评价。 

“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工作,融入集体,这是党外干部成长的关键。”

    何寄华1995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民盟长沙市委主委。作为长沙市历史上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部门正职的第一人,何寄华并没有感到与党内干部有明显差别,相反,他觉得民主党派干部更有优势。他说:“民主党派干部也是党的干部,也是代表一级组织、一个单位,在不同岗位履行相应职责。民主党派干部在政府部门任职,往往更容易被人关注、关心,能得到各方面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直把民主党派干部作为挚友,非常注意和民主党派干部的沟通与协调配合。”当然,何寄华也认为,这同时与民主党派干部本身的特点有关。民主党派干部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背后依靠的也是专家、学者,考虑问题也许更具理性。“但是,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干部,无论你在什么位置,都应该找好自己的定位,扮好自己当前的角色,不贪大求全,不好高骛远,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热情去服务于中心工作,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工作实际,投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去。”

    何寄华说,他其实性格内向,少年时代只晓得埋头读书。从高中起他就喜欢打篮球,现在还基本能坚持每星期打两场。他喜欢出汗时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作为北大学子,他的身上还保留着鲜明的专业特征。他习惯于站在历史的视角,以发展的观点来审视和落实日常工作。他说话时逻辑性极强,思维缜密,几乎滴水不漏。他感慨地说:“北大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格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训练,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如果要用他曾经研究过的一种岩石来形容他,那么,质地致密,耐强耐久而外形朴素低调的玄武岩,也许比较适合。

                          (民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支部 张战)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首页

主委信箱 | 网站信箱 | 在线投稿

传真:0731-88882233 邮箱:hunanminmengxc@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巡查号:06002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