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务之急。在全国上下帮助农民增收的大军中,活跃着一群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盟员们。他们情系农民,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汗水,真诚地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受到了农民兄弟的广泛好评和热忱欢迎。
发扬优良传统 创建智力扶贫新平台
湖南农业大学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成立了民盟组织。五十年来几代农大盟员为培养农业人才和智力扶贫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1年民盟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被评为了全盟先进基层组织,前任主委陈孝珊教授被评为了全国扶贫先进个人。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怎样继续有效开展智力扶贫活动,新班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认为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能长期有效开展智力扶贫活动的新机制新平台。于是,在前任主委陈孝珊教授和现任主委肖克宇教授的支持鼓励下,2002年1月现任民盟农大委员会委员文利新副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发起成立了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年三十六岁的文利新副教授不但教学科研很出色,积极参加民盟省委组织的扶贫讲学,而且还很有经营头脑,有多年管理饲料企业的成功经验。由他出任公司总工程师,他的学生、入盟积极分子蒋政云先生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孝珊教授和肖克宇教授任技术顾问,他们联系的农大的有关教授积极参入,一个以研究推广实用新型养殖技术公司为支撑的智力扶贫新平台搭建了起来,总部设在湖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隆平科技园。
情系农民 选择科技攻关项目
多年的扶贫实践使文利新副教授、陈孝珊、肖克宇等教授深知,农民最讲实际,最需要能确实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新技术新产品。智力扶贫就是要为农民着想,急农民所急,长期向广大农民提供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公司要生存要发展也是要长期向广大农民提供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因此,他们把研究开发确实能帮助农民增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新技术新产品作为公司的科研导向。他们从多年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135保健养猪工程”。其概念是通过应用保健养猪的方法,提高猪本身的抗病能力尤其是抗应激能力,来达到猪少发病甚至不发病,缩短牲猪的饲养期(从出生至出栏)至135天,同时猪肉的品质有较大改善的目的。基于这一先进的开发理念和扎实的研究根底,公司先后研制出动物抗应激复合制剂——牲命1号、护仔康1 号、护仔康2号、大壮素等新产品,这些新产品都被湖南省科技厅批准为“高新技术产品”。
免费培训 智力扶贫见成效
有了高新技术产品必须推广应用,才能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农民只有掌握了这些新技术,才有可能依靠科技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从2002年6月开始,绿叶公司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省78个县市举办了三百多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次。兽医学专家文利新副教授、陈可毅教授、袁慧教授、张有思教授等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座,受到广大养猪户欢迎。他们在组织培训时不但培训免费,而且包吃包住包会。对有关养猪专业户给与重点辅导,使专业户起好带头示范作用。他们在抓住面向千家万户农民的培训的同时,还重点向大型养猪场推广保健养猪新技术及其新产品,使科技更多地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全国有超过800万头牲猪应用了保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绿叶公司推广“135保健养猪工程”新技术过程中,民盟专家陈孝珊教授、肖克宇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
良性循环 前程无量
“135保健养猪工程”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广大农民的牲猪生产和大型养猪场的牲猪生产的效益都得到了提高,绿叶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也得到了发展,自身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科研后劲更强,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好形势。2002年12月,文利新、蒋政云、岳腊梅等起草的“规模化养猪主要应激防治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在湖南省科技厅立项,并列为2002-2004年湖南农业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2003年5月4日,湖南卫视“乡村发现”作了“‘绿叶’护红花——给猪也增强体质!” 的专题报道。还有一些电视台,如慈利电视台、衡阳电视台等对“135保健养猪工程”作了深入连续报道。保健养猪从此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2003年7月10日,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在生物技术及动物抗应激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上获得突破,被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35保健养猪工程”受到民盟湖南省委领导的重视,正式列为民盟省委“送科技下乡项目”。2003年10月12日,民盟湖南省委陈幼平专职副主委为绿叶公司授牌。2004年3月20日,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郭勇副部长亲自考察了绿叶公司推广“135保健养猪工程”的有关情况,郭勇副部长对民盟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和绿叶公司的科技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勉励他们为农民兄弟多做好事实事。“135保健养猪工程”符合科学发展观,有长期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以相信,民盟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和绿叶公司的科技扶贫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编辑:redcloud